标签:
杂谈 |
文/ 向小田
http://ww3/large/62f2ccbcgw1etdr0xrz30j20iu0hsdgy.jpg
上周指数跌了13%,中午在高速公路上和首席通电话。首席告诉我,再也不相信牛市了。刚推的票,不到一个月跌了50%。
俗话说三根阴线改变信仰,诚不欺我。行情走到这个阶段,看多看空都不重要,滑头最重要。前几天我跟几个饭友聊天的时候讲,指数爬这么高,以后要把每一次大跌当作牛市结束。不看到市场企稳,绝不参与。企稳之后再来,少赚点,总比亏钱强。非要在振幅巨大的那几天高抛低吸,当短线小王子,有那个福分吗?有那个福分,现在还要在二级市场混饭吃吗?
当然,上周大跌,一定有很多看空的出来讲各种理由——我全部同意。我也不是没看空过,完全能够理解。我承认我预感到了风险,所以才写了《牛市下半场和我们的应对策略》那篇文章(没看过的建议关注公众号xiangxt1984查看历史文章),建议大家转移利润,买房买股权。但是我没有想到行情以这样剧烈的方式演绎,以至于有些低仓位的投资者损失也相当惨痛。但是,此时如果出来以价值投资的眼光看空,就有点可笑了——价值投资者早已在3000点左右全部出局,能跟到现在的,都是伪价值投资者。
在上周下跌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密切跟踪场外配资的情况。大部分机构都认为,大跌引发的高杠杆盘止损导致市场进入了负面反馈。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大量爆仓的案例只是催生恐惧的心理因素。场外配资的规模和止损情况很难度量,对市场参与者而言,这些都是模糊的概念。如果以这个作为下跌的理由,那么我恐怕市场跌到2000点以下都停不下来。大跌之后,证监会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对场外配资的规范情况作出任何说明。如果统计到有如此大量的爆仓,相信监管部门必然有所摸底。此外,大跌和平仓互为因果,存在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究竟哪一个是最初始的状态?最初始的状态又是由什么演绎而来的呢?市场上目前还没有理论来解释。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大跌的促发因素还是巨量的IPO造成的市场资金短缺。市场资金短缺交易量减少,一些以技术分析为主的基金首先看到了卖出信号——尤其是在创业板,他们卖出时必然会发现,流动性短缺导致不得不挂很低的价格(笔者大约在两个月前预测,创业板在高位遇到的问题更多来自于流动性,不是估值,现在来看果然如此),造成了许多强势股迅速下跌甚至腰斩。强势股下跌对部分投资者又是一个卖出信号,如此循环,导致市场波及面越来越大。创业板的下跌在新三板市场已经有预演。这两个市场从结构上来讲非常相似,主要是信息技术类和生物科技类股票,代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新三板的三板做市指数(899002)自4月7日触及高点2673点以来,到目前已经跌到1758点,跌幅达到35%。许多私募基金经理均同时投资新三板和创业板,新三板板块的大幅下跌对他们投资创业板这个类似的市场有没有影响呢?肯定是有所触动的。
那么,继上周的大跌之后,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必然是牛市有没有结束。我在这里再强调一遍,本人认为牛市没有结束,只是进入下半场。下半场的特征依然是股权造富。在这个大环境下,资本市场依然有许多值得期待的点。但是,我们也不能低估进步的复杂性。下半场,人人皆是股神的时代已经离去,考验投资能力的时代来临(这也是必然的,大妈们跑赢私募基金经理不可持久)。随着明年上海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推出,一系列好公司回归A股上市,新一波的牛市正在孕育中。我送大家一句温总理的原话,只要继续还在这个市场里面玩的,“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
最后,套用我的一个老朋友,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老师的话:“市场基础还在,宏观指标亦没有导致政策发生质变。假以时日,新高还是有望突破,但这个过程可能变慢了,专业投资者的优势终于体现出来了”。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