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A股泡沫的巴甫洛夫效应

(2015-06-02 17:12:20)
标签:

杂谈

/ 向小田


http://ww2/large/62f2ccbcgw1espv2k6a8wj20av064jrh.jpg 

最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某某公司准备开展互联网业务,股价即将大涨;某某公司准备并购,股价即将大涨。分析师们也纷纷撰写报告,告诉大家他们推荐的都是十倍股,上涨的空间非常大,无脑买入等等等等。如果你们把报告拿出来看一下的话,会发现他们的预测十分古怪,数百倍市盈率司空常见,报告用语接近于歇斯底里的表演。他们努力地叫卖股票,告诉投资者这是为将来投资,并鼓励投资者在每一轮下跌时买进。 

我们有许多的例子来证明,本轮中国式互联网泡沫与2000年美国科技股泡沫如出一辙。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股市繁荣时期,所有的华尔街投资精英们都在努力让该国的中产阶级相信,投资股市是最安全回报最丰厚的地方。从教师到夜店女公关,甚至那些几辈子在地里工作的农民都把钱从银行中取出来,争相进入股市,投资于邻居或者报纸上推荐来的股票。而现在的中国,也何尝不是如此。 

周末我和一小部分投资者交流,我惊讶的发现,他们竟然连他们购买的公司总部在哪个城市都搞不清楚,更遑论公司业务、经营情况了。他们唯一知道他们所投资公司的信息,居然是股票简称的拼音首字母。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赚钱,以至于有人说知识多了反而赚不到钱,以赌博为傲呢!

1980年,美国家庭一共持有八千多亿美元的股票,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涨到了7万亿美元。牛市中随时发生的猛跌以及紧接其后的报复性上涨,在投资者身上形成了一种巴甫洛夫效应——他们认为大跌即买入良机。于是乎钱蜂拥进入股市,首先是存款,然后是理财产品,接下来公司的流动资金,甚至从银行获得的抵押贷款都被投入了股市——这种财富效应有什么行业能够比得上呢?只要顶部未到,任何时候都是买入良机。 

当然,在牛市中猜顶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买入可能犯错,但是卖出犯错的概率更大。顶部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是顶部时,股市很可能已经走到了右侧半山腰。所以我们无论劝说投资者如何谨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每个人都想赚钱,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理性无法对抗。 

股市狂热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它甚至静悄悄地消亡的概率也低得可怜。它的来去必然伴随着暴风骤雨。当狂热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明天会暴跌吗?也许不会。后天呢,who care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