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选择题看高考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考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选择题评析

(2020-08-17 20:03:27)
标签:

化学

时评

分类: 教研信息

      (本文刊于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第8期)

   内容摘要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结引用试题实例,分析20203套全国卷化学选择题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上的特点。分析试题命制与考查内容对化学教学的启示,阐述高中化学教学在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教学与关键能力培养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考评价体系  化学教学  必备基础知识   关键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高考评价体系阐述了看待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评价应该关注的三个基本点[i]:高考对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评价,是考查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阐述了理解、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来实现的;关键能力是支持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关键能力是“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必备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

2020年高考全国理综能力测试卷,化学试题的考查要求印证了高考评价体系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内涵及其关系的论述。本文就3高考全国理综能力测试卷的选择题做分析说明。

各套理综能力测试全国卷中化学选择题的满分值(42分)占全卷化学总分(100分)近一半。基于考试难度调控的需要,在保证试卷总体区分度的前提下,为了减轻考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愉悦感,选择题更多地承载着最基础的化学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能力的测评任务;较少涉及学科各部分内容综合运用的考查要求、总体难度相对低于非选择题。难度相对较低的选择题,如何实现必备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如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基础上,考查评价考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问题情境时,运用化学必备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2020高考全国理综能力测试卷的化学选择题,给出了答案。研究这些选择题的命题思路与考查评价要求,对于认识高考评价体系,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全体高中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最基础的核心知识、提高关键能力,提升化学学科素养,是很有意义的。

历届高考化学成绩统计分析看,考生要达到或超过化学考查成绩的平均水平,一般都要能正确解答70%的选择题。研究分析选择题的命制思想和考查要求,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解答选择题的水平,提高高考成绩也是有价值的。

1试题广泛联系生产、生活与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在真实的情境中比较全面地考查和评价考生最基础的化学核心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各套试卷的化学选择题,虽然只有7道,试题情境创设真实,教育功能强,与考试要求契合度高。各道试题的素材与问题情境丰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有4道题密切联系我国现实生产生活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I卷第7题,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提出的能有效灭活病毒的常见化学药品为素材;I卷第8题引用从我国中药材提取的紫花前胡醇作为考查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的素材;全国II卷第7题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关信州铅山苦泉的记载为背景;III卷第7题素材挖掘自我国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绘画颜料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此外,三套试卷中有10道题的素材取自于化学科学技术发展核环境保护事业的成就景,有3道题以真实的化学实验为情境。可以说,选择题题题有真实的问题情境,能让考生在考试中感受到化学科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科学发展、环境保护事业是密切相关的,了解到我国人民在化学科学研究核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三套试卷化学选择题,对最基础的化学核心知识的考查,内容比较广,考查效度大。试题考查内容包括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常见元素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反应、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电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化学计量与化学语言符号的阅读理解与使用。能考查考生理对化学学科基本问题、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理解程度,对基本的化学科学知识(包括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学科研究方法的了解程度,运用化学语言、符号对化学问题作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也能考评考生的科学精神、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上,近些年的化学选择题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有了提高,体现了有机化学在化学科学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性。20201卷,涉及有机化合物知识的选择题有3道。各套试题中引用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远比课本介绍的复杂。有具有多环结构多种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如黄酮类化合物、吡啶及其衍生物等);有的用键线式呈现化合物的结构。要解答好试题,首先要快速的解读题设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认识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在元素组成、结构、性质上的特点。考试要求体现了有机化学学习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最基本的能力。

 选择题命制的内容与试题情境的创设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最基础的化学学科核心知识,能灵活以运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不能认为课本上写概念、原理的文本才是最基础的核心知识。要让学生打开眼界,联系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观察、发现、认识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化学学习能力,提高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局限于教材文本进行教学的陋习,把化学教活、教的有趣、有用。

2 试题创新性强,有利于在考查最基础的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测评考生的关键能力。

化学学科以选择题的形式考试,考查最基础的化学核心知识,要求难度相对较低,试题的命制相对较难,运用多年,难免模式化。不少人认为,应对测试要求不高的化学选择题,只要记住了最基本概念、原理,熟记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再通过专项训练积累解题经验,就可以应对,有的试题是“送分题”一看题目就可以猜出选项。助长了猜题、押题、题海训练的风气。近几年来,选择题的命制不断得到创新,在处理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的关系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发挥了对化学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

例如,有关元素推断、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判断的选择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置、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关系、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特点。要通过这些相对粗浅的知识,有效地考查考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测评考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分析、推断能力,需要克服命题的模式化倾向,努力创新。 2020年试题,延续了2019年试题命题思路的创新,进一步突破了以往的命题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卷第11题以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运用核反应, 得到人造放射性核素核素的事例为素材,要求考生利用“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的信息,推断四个选项的正确性。考生从核反应式中获取三种核素中质子数、中子数发生的变化,依据核反应中质子数、质量数守恒的原理,结合试题给出的补充信息,做分析、推断,判断元素XY的种类。而后再利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置、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关系的规律性,结合常见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特点,作分析、推理,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试题运用物理学科核反应的有关知识,巧妙地把最基础的核心化学知识的考查与证据推理能力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卷第13题,运用与2019年全国卷第13题相似的命题思路。试题给出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组成的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化合物结构式(图略),并提供一则补充信息(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要求对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的四个选项的正误做出判断。试题情境的复杂性、陌生度比19年试题有所提高。先要依据题设信息分析推断四种元素的种类,再应用有关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判断个选项的正误。正确解答的关键在于四种元素种类的推断。考生要应用离子键、共价键的基础知识,从给定的化合物的结构,判断四种元素化合价,据以推断个各元素种类。由于某些短周期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只依据元素XY在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判断其种类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题设“4种元素序数总和为24的信息,做综合分析与逻辑判断。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科的化学反应基础知识与化学反应原理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之一,是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对化学反应过程做分析。能解读、分析反应过程的图式,了解反应物、反应中间产物、反应产物、反应的条件(包括催化剂)、反应历程;或者能依据反应原理分析、说明反应过程的某些现象或数据变化,找出变化规律。1卷第10题、2卷第11题都是这类试题。1卷第10题用循环变化图式呈现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催化甲醇羰基化的反应过程(图略)。要求依据反应过程,判断四个选项的正误。考生要依据图式中箭头的指向,获取[Rh(CO)2I2]催化剂在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认识HICOCH3COI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整体理解、把握甲醇羰基化的反应的机理,才能对选项做有理有据的分析判断。

    再如3卷第12题,运用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见图3)为载体,要求考生依据VB2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时的4项说明四个选项中,哪项是错误的。

考生需要依据试题提供的电池模型和部分信息,运用原电池反应原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池的工作原理做分析: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判断电池的电极反应与总反应,了解电子转移数与电极上反应物消耗数量的关系,电池内部离子的移动方向,才能正确做出解答。

认识、分析和说明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能力,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知识,需要形成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学习化学反应原理,需要形成的能力,还包括:认识、分析较为复杂、陌生的化学反应过程或机理;从反应过程的现象、数据分析、发现反应的规律性;探究化学变化、依据实验目标设计反应流程、依据特定反应和环境,提出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措施,对反应过程做预测和说明;运用化学实验方法,探究某种化学现象,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规律。这些都是历届高考化学非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考查试题的考点。这类能力的形成,都要以化学反应过程分析、解读能力微基础,逐步提升。化学教学要把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化学反应过程分析、解读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3 试题注重利用化学用语等学习工具来呈现试题的素材、情境和解题有用信息,体现化学学习基本工具的掌握是化学最基础的必备知识,是形成关键能力所不可缺少的。

历届高考试题的呈现与解答,都非常重视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化学认识模型、化学数据图图表、化学实验装置图、化学计量方法等化学学习等学习工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考评。传统的高考试题,经常命制、运用直接考查这些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试题,在评分标准及其细则中,用分值体现这些考查的分量。这种方法,逐步形成脱离化学实际问题认识、解决,但对进行学习工具传授、训练,为获取分数而学的倾向。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减少了命制和使用直接考查化学学习工具认识掌握情况的试题,重视运用化学学习工具来描述、呈现试题的素材、情境和设问,还要求考生在解答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学习工具做答案的描述和呈现。

2020年化学选择题,在试题内容的呈现中十分重视利用化学用语、认识模型等化学学习工具的运用。考生要理解题意、把握试题设问的考查意图,首先要顺利地过好化学语言关、化学模型、图表的解读关。3套试卷的化学选择题,除了含有多种多样描述物质组成、结构反应的图式外,还使用了12幅结构模型图、反应过程模型图表、反应数据图表和化学实验装置图。卷中第5题的核反应图式、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的图示、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示意图、NaOH溶液滴定二元酸H2A溶液,pH、分布系数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变化关系图;卷中,2-乙烯基吡啶(VPy)合成矽肺病药物的路线图示、海水酸化导致珊瑚礁减少的模型图、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图示,题13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化合物的结构图式3卷中金丝桃苷的结构式、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模型图与电极发生反应式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考生正确解读,理解题意、获取解题有用的信息。

卷试题13,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题。试题利用图表(图略)呈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要求考生判断选项得正确性。考生要从图表中呈现的NaOH溶液滴定二元酸H2A溶液过程中,溶液pH、离子分布系数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变化的图表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从图中的滴曲线,可以发现到达滴定终点,消耗酸碱体积关系,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求得二元酸的浓度;滴定反应前,二元酸溶液的浓度(0.1000mol/L)、溶液pH1,可以判断H2A第一步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H2A分子,两条分布曲线分别是δ(HA-)δ(A2-)根据二元酸的组分的分布系数曲线随着滴定过程逐渐上升在滴定终点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值达到1,可以判断曲线A2-离子的分布曲线;从曲线曲线的交点坐标(V=25,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0.5),可以知道,溶液中HA-A2-浓度相等时,滴加的NaOH溶液是25 mL,混合溶液的pH2,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计算式与pH可很快求得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0-2依据滴定终点,溶液中成2弱碱性,而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理中可以判断c(Na+)+c(H+)=2c(A2-)+c(HA-)+c(OH-),即c(Na+)2c(A2-)+c(HA-)。因此,可以断定选项C叙述正确,其他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对更多的试题做分析,可以说明,化学学习工具也是化学最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掌握和熟练使用化学学习工具,要提高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是不可能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是关键能力形成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必须一体化的考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形成。

    “高考评价体系的制定,明确了高考学科内容考试中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测试评价的内涵与关系,也为学科教学处理好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提拱了讨论研究的方向。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发挥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需要高考考试命题人员、一线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共同的努力。”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结合学科特点分析、研究2020年高考试卷,是学习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在化学教学中正确处理必备从基础知识教学与关键能力培养关系的重要环节。2020年高考试卷的化学非选择题的命制和考查特点,也非常值得研究分析。期待一线教师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