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握有粮仓的钥匙?
(2010-11-15 13:42:30)
标签:
教师工资粮仓钥匙教育 |
分类: 时评书评影视评 |
谁握有粮仓的钥匙?
几天前,写了篇破文,就碗里的米质与米量而言,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谁生产了这些米,这些米从全国各地以法律的名义上收至各地粮仓,而关键的是,谁握有粮仓的钥匙,是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还是一部分人,更为关键的是,握有粮仓钥匙的人,是不是可以肆无忌惮还是受规范与契约的制约。
所有种种,似乎我那篇文章的文字显得苍白也很不厚道,好比你本来想买正版的书,可是正版书太贵,而盗版书盛行,价格又便宜,而我却把责任全部推给你,这是不全面的批判,也是伪善的纠正。在任何形势大于个人的时期,对个人过多的要求责难都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不仁道,尽管站的是道德的制高点与正义的最高峰,说起来很爽,而下山后是凄凉。
那么,谁握有粮仓的钥匙?其实,粮仓确实需要那么几个人来管理的,只要管理人员足够有素质,有能力,有道德,而在中国,水准则更低,毕竟几千年的传统精华与糟粕继承下来的,更多的是对精华的亵渎与糟粕的迷恋,几年几十年一时也改不过来,只要不要太过分就行。
可是握有钥匙的那一部分人,或许由于制度的缺陷的悲剧,或许监督的缺失的无语,或许一直有的爱给别人面子的风俗习气在作怪,但这些不能成为你们为一己之利或一伙之利而半夜甚至白天明目张胆地大开粮仓,而轮到劳动者辛苦回来拿回本应有的米时,却推诿其责,谎称米少的同时还喝道劳动者连陈年老米都不吃……似乎要看守门人的眼色……
辛苦的这些劳动者,一方面提供学生以精神食粮,一方面以教书的方式为己收取应有的米粒,一碗两碗三碗很多碗,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自己日子不好过,却仍要装着带着理想主义的光辉让学生们沐浴那知识智慧的阳光。我对他们中的很多人的无德无能的同时,又感到某种同情,那就是,这样的活着,却扮演着两个似乎风格完全不同的角色,而这种变换的重复、单调、乏味,又反作用于表演时候的心态与情感,这是多么矛盾的生活状态啊。
前面说到,握有粮仓的那一部分人,因制度监督管理不善的问题而自己吃自己的,不管劳动者,他们无耻的同时也在告诫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权衡开门的次数以及粮仓真正的进进出出的米粒,以及米粒的最终去向,而又存在一个绕不过去的悖论,建议应该这样做的人往往又没多少真正的话语权,至多只有太极拳,真正的话语权以及行政权都在粮仓的总管那里,握有钥匙的那一部分人充其量不过是代理人。
也许你会说,干脆不要粮仓了,各吃各的,可是在任何国家都有粮仓的,而在中国,这些粮仓,却变得灰暗,让人不知其米粒的质与量,可是人都要吃饭,那么,究竟该谁来握有粮仓的钥匙?
要知道,碗里的米终究还是从粮仓里运出来经过碾米机碾过之后而来的。这饭吃得不爽,也吃得不是滋味。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有自己的粮仓,而不仅仅是那些人的,但似乎有个困境,无论你跑到何方,只要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己的粮仓哪天充盈了被偷或被勒索了又得不到公平的处理与合理的补偿……
那又该如何,谁来握有那粮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