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技能

(2010-12-06 09:10:47)
标签:

课堂教学

评价

教学方法

侧重点

进行

教育

分类: 教育交流

【技能概述】

      评课概述
      评课是一项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指评课者在随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这节课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一系列评价的活动。科学化的评课可以客观地评判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以此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课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交流与评价活动,是提高教师从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

      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
      一、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之初,教师要明确陈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关注教学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自己达标的内容及其活动上。评价教学目标要注意目标的表述是否有明确具体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便于检测等,还应通过观察教学过程,检测教学效果以确定预定目标是否达成。
      二、评教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和求知热情。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应评价教师是否对教材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严谨的研究;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是否具有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否体现了希望和关爱之心;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探究过程是否重视以及是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是学生的朋友和帮促者,等等。
      三、评教材处理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评价教材处理应评价教材处理是否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发展上;是否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相统一;是否强化了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否根据学生健康成长与健康发展来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处理是否具有层次性,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等等。
      四、评教法运用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指导与启发之下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提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时代性、体现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的运用讲究实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评价教法运用主要评价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学方式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五、评学法指导
      评学法指导要评价课堂教学中是否渗透了学科思想方法的传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疑难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能否积极地提出问题,并主动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六、评教学过程
      评价教学过程主要评价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双边活动是否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教学组织安排是否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组织严密;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中是否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是否体现了情感意识,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否融洽和谐,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此外还须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有何特色等。
      七、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考察。因而,评价教学效果自然就要考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是否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强化等。
      八、评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评教师素质主要评价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学中能否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简洁、生动形象,科学准确;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仪表是否端庄,治教是否严谨;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课堂应变和教学调控能力;能否熟练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手段;板书设计是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业布置是否难易适度、分量适中,具有启发性,等等。
      根据上述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可以构建评课的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的不同等级,为当前开展评课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价值标准,来测评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效果。

【运用须知】

      评课在整个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而,评课中在肯定教师的劳动、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尊重教师的教学特色的同时,更要通过评课鼓励教师们勇于创新,潜心教改。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重点突出原则
      评课应做到语言简洁,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主次不分。无论是教学中体现出的特色地方还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应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详细地进行分析评点;而次要的则宜简略地讲,点到为止。
      二、客观公正原则
      评课应尊重事实,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课堂教学,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评课仔细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这是评课的主要事实依据。评课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测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没有任何情感因素和虚假成分。评课结论必须真实反映授课教师现有的教学业务水平,不能人为拔高或随意贬低。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评课既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也不是简单的、细琐的教学行为描述,而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评课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围绕着“如何教”来阐明观点,切忌泛泛而谈和平铺直叙。评课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铺垫,而且要有教学例子的有力论证,做到夹叙夹议,这样的评课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因“人”而异原则
      评课要因“人”而异。执教的对象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以及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新教师,评课的侧重点宜放在备课、上课等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评课的目的重在鼓励和引导他们尽快入门;而对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评课的目的则是在充分挖掘、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全面深入地提出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精益求精。评课时,对不同性格的教师也应区别对待,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教师,评课者宜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问题所在,或者保留部分问题在私下交谈时再提。
      五、因“课”制宜原则
      评课要因“课”而宜。课的性质不同,评课的目的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不同。针对常规性的课,可抓住课堂评价的基本标准展开评课;对于专题研讨课,则应把评课的侧重点放在所进行的专题研究方面;对于观摩课,评价的侧重点则应定在发现与总结教学优点方面。
      六、民主性原则
      评课不能把授课教师排除在外,也不能仅仅由专家评,应该让所有参与听课的人都来评价,包括听课的学生,为评课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敢讲,畅所欲言。针对听课中出现的问题,评课者与授课教师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民主讨论,可以使评课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得到升华,使参与教师能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一己之技。
      七、艺术性原则

      评课要讲究说话技巧,掌握谈话的方法与策略。评课的语言要做到简明、易懂,避免晦涩,语气要平和谦虚,避免说教的口吻。评课还要注意人的心理变化,掌握评议的尺度。评课者提出问题宜委婉含蓄;提出教学建议时,尽量使用商量式的语气。评课者要站在授课教师和帮助、促进者的角度来分析、考虑问题,用诚恳的态度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的评课才容易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乐于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课技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