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概述】
一、听课概述
听课,既指学生听教师讲课,也指教师同行、专家、领导进入课堂听教师讲课。听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课是教师间相互交流、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师或研究者凭借感官或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经过理性分析而进行的研究、评价和学习活动。听课是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研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任务,更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技能是以听课者原有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为基础,以看、听、思、记、谈等多种活动协调为保证的立体性综合技能。合格的听课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
【实践操作】
听课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又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听课者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要进行有效的听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听课目的和要求,听课者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二、听课前要了解教材、学生的基本情况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等,对此,听课者必须有所了解。另外,听课者还要了解所听课班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教学基础、学习风气、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增加听课的针对性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听课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应以谦虚的态度去听课,课前适当地和教师谈一下听课的因由,或了解和关心一下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情况,或与教师拉拉家常,转移和减轻教师的紧张情绪,尽最大可能迅速取得被听课教师的信任、理解与配合。进入课堂后,听课者要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四、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学科的课改理念
只有学习与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哲学等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在听课中透过现象听出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基础前提,了解当前相关学科的课改理念是听好课的重要保证。
五、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
听课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听课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听课的目的。
(一)听的要求
听课者主要应注意听:
1.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教师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准确清楚;
5.授课中是否有创新的地方;
6.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二)看的要求
听课不仅要用耳朵听,还应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看的方面有: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譬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熟练;
2.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如何,学生学习习惯是否科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三)记的要求
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尽快记录下来,以免课后遗忘。听课记录是听课者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在做听课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为主、记为辅。听课要分清主次,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详略得当。听课记录要有选择性地重点记录,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各部分的详略根据听课的目的与需要自定;
3.听课后要及时整理听课记录,进行理性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要求等。
(四)思的要求
听课者在听课中要注意思考以下方面:
1.教师为何如此处理教材,换个角度又怎样;
2.要仔细思考教师教学的成功、不足或失误之处,分析原因,并考虑对学生产生了哪些相关性影响;
3.换位思考,假若自己上这节课会怎样上;
4.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教师是否将其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5.若无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即这节课能否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等等。
六、听课后要积极参与评课
听课者应本着实事求是,鼓励为主的原则,积极参与评课,通过与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者相互研讨,共同总结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意见或方向。听课评价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尽量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做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另外,在评课中,听课者还应对授课教师的自评和其他听课者的评价做认真地记录和思考,以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借鉴。
【运用须知】
由于听课有多种类型,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具体的听课操作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听课的目的决定了听课的类型,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听课有不同的听课要求。
一、检查型听课
检查型听课就是为了了解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它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监督、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去听哪所学校、哪个教师、哪个班级、哪一节课等,事先都不告知或告知的时间不太长。虽然,外来听课者的介入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校和教师,但从总体上讲,通过检查型听课了解到的教学情况基本上是客观的,能最真实地反映学校和教师实际教学情况。
二、评比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价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如为评优秀课及评优秀学科教师、特级教师等所进行的听课就属于这个范畴。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比及各种考核课中,听课者应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节课,做好选拔性或等级评定的工作。
三、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听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观摩型听课目的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因而,一般都是观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四、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听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类听课活动往往是实验研究性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对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共同讨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共同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教学。这样的听课活动往往不是听一两次课就能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听课——反思——改进多次反复。
在实际的教学研究和听课过程中,有些听课类型可能是交叉的,听同一节课也可能同时达到几个听课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