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目标的分类

(2010-10-26 15:49:53)
标签:

布卢姆

教学目标

学习领域

动作技能

弦切角

分类: 语文乐园

1、教学目标的分类

在您阐述教学目标的时候,您是否意识到教学目标是分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呢?例如:记忆Cat(猫)和Dog(狗)两个单词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就属于不同种类的教学目标;而能够说出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又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教学目标分类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下面对这个分类系统做一个概述。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点击查看)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①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例如能够叙述生殖和遗传的生物规律、牛顿三大定律。

②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例如:说出一个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等、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例如:对数学公式含义的说明、对文章大意的概括、对某一物理定律的说明等;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例如: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地理中根据湖的纵截面图判断咸水湖或淡水湖等。

③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例如:运用运算法则解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外语中运用造词法写出一个单词不同词性的系列词汇等。

④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例如:分析数学定理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外语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记叙文构成要素分析等。

⑤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例如: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词汇归纳造词法等。

⑥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例如: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能判断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切题等。

 

 


    2、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点击查看)

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克拉斯伍(D. R. Krathwohl)等制定的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依据是价值内化的程度。该领域的目标共分五级:

①接受或注意: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

②反应: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③评价: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判断;

④组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例如,先处理集体的事,再处理个人的事等;或是形成一种与自身能力、兴趣、信仰等协调的生活方式等;

⑤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

 


    3、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点击查看)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体育课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创立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体系。后来,辛普森(E. J. Simpson)等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目前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这里仅将最常用的辛普森分类法做一简介。

①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
②准备: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感知是其先决条件,在我国将感知和准备阶段统称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
③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评价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④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⑤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
⑥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⑦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要有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新。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huodong.GIF小活动
    请在你的笔记本上进行如下练习:
    在下面的问题提问过程中,从认知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层次的角度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1)请列举5~10个你认为在过去100年之中对人类和历史最具影响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正面的和负面的)。
    2)从你列出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中选择一项,从3个方面列出这项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正面的影响。
    3)在你的列表中,选择与前面问题相同或不同的发明和发现,思考这个问题:“以现在的视角来审视,你是否认为该项发现或发明可能是不应该进行的?”写下你的思考,以及你选择该项(这些项)发现和发明的理由。
(查看活动编写者的想法)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国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划分,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其实这三个维度是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相对应的,如下图所示: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mo2.gif

详细内容见“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师所持有的学习观影响着目标的设置。持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人写出来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学习者可观察和测量的变化上,会用诸如“列出”“定义”或者“计算”等术语来表述目标;持认知学习观的人写出来的目标,则强调内在的变化,会用诸如“理解”“再认”“创造”或“应用”等术语来表述目标。认知目标一般比行为目标抽象性要相对高一些,可测量性也就相对差一些。按各领域来划分,教学目标表述的一般用语如表所列。 (点击查看)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huodong.GIF小活动
    请你看看课件各模块的学习目标,它们都是如何表述的?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说明教学对象是谁,即这个教学目标是为谁确定的。必须要指出需要展示的行为或者能力,即必须要包含一个具体的行为动词;还要明确条件,即这些能力应该在什么条件下观察到。最后,要定义新技能的熟练程度——即新技能的评价标准。当然,在对象很清楚或者是条件要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省掉对象或条件,但行为和标准是必须包含的。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称之为教学目标的ABCD(Audience、Behavior、Condition、Degree)。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huodong.GIF小活动
1、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请在您的笔记本上标出这个目标的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2、这里有一个有待改进的教学目标陈述的案例,请分析这份案例中需要修改之处并进行修改。 (点击查看)

4 、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还要对目标做进一步的分析即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直到学生起始状态的过程。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的教学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即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通过任务分析,教师要能够确定出学生的起始状态;能够分析出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

小案例:在某节几何课上,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在给出任意弦切角的条件下,学生能证明“弦切角等于它两边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弦切角,并知道弦切角包括直角、钝角和锐角,还必须知道什么是弦切角两边所夹的弧。为了证明“弦切角等于它两边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学生又必须知道圆弧所对圆周角和它所对圆心角的关系,即“圆弧所对圆周角等于所对圆心角的一半”这一规则。要学习这一规则,学生又要知道圆弧、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心角度数与其所对弧的度数的关系”这一规则。

要知道后一规则,学生又需知道什么是圆心角。这一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点击查看)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通过任务分析,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勾画出一个内容范围,确定重点,安排内容的顺序。

•  范围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常常涉及面却很广,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做出选择。教学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 1 )所教事实、概念和规则在全部课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 2 )学生的社会背景、年龄、兴趣、需要和能力。

•  重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后,教师还需要确定内容的重点。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事实、概念、规则以一定的形式(如网络关系图、层次结构图、双向表、一览表等)罗列出来,标明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整理出几条主线,便能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了。

•  难点
    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不是,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