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学习材料

标签:
学习理论gb2312楷体人民邮电出版社罗伯特·斯莱文教育 |
分类: 语文乐园 |
了解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huodong.GIF小活动
活动提示
学习走路主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 小孩看到拿着注射器的医生就产生恐惧,这肯定是习得的行为。这个小孩已经学会把注射器和疼痛联系起来,身体就会出现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毫无疑问它是习得的。
- 女孩对乘法简便算法的顿悟,是内部生成学习的一个例子,也就是思维。一些理论家或许并不称之为学习,因为它不是由环境引起的。但是它可能被看成做是一种延迟学习,其中乘法运算的教学以及学生对数字的多年经验,再加上女孩个人的努力,最终产生了顿悟。
学习通常被定义为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如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学习的例子。个体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对饥饿或疼痛的反射和反应)也不是学习。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或许更早)起就开始了学习,以至于很难将学习和发展截然分开。
——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p104
2、什么是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现象的一些思考,严格地说,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对学习理论有所贡献,所以学习理论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对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学习理论。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PK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比如,学生反复地练习乘法口诀表,最后能背出乘法口诀表。行为主义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 -
行为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b-3-1-3-t1_clip_image002_0001.jpg主义信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著名行为主义倡导者华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名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让我可以用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即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把他训练成为任何选定类型的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
——高觉敷著,《西方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p264
-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明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b-3-1-3-t2_clip_image002.jpg确指出,任何集体当前的行为结果都会改变其未来的行为。例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并获得老师的当众表扬时,他以后积极举手发言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动物训练,也适用于人类各种行为包括社会行为的塑造和校正。由于行为主义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直到现在,在行为矫正、心理治疗以及教学设计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儒德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关心学习时学习者头脑内部所发生的事。他们把学习看作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是由接收、短期存储、编码、长期存储以及提取信息等几部分构成。认知理论家们关心知识的认知结构或系统,关心建立和改变这些结构的过程。
在认知主义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认知主义理论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们积极地做出选择、注意等反应;积极地组织已经知道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学习;积极地寻求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认知主义具有以下增强学习的原则: - 定向与回忆:在教学时需要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预期,激活学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
- 智力技能: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策略和方法来学习新的信息,提高学习的效率。
- 个别化:教师需要调整教学,以适应个别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学习的效率。
直接教学是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典型教学模式。它的教学过程将在第六模块详细介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学习时,学习者不是像接受东西一样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PK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以其特殊的方式,来建构对新信息、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的理解,形成个人的意义。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因此教学需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点击查看有关建构主义的小故事: 鱼就是鱼) -
鱼就是鱼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b-3-1-5-t1_clip_image003.gif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b-3-1-5-t1_clip_image009.gif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b-3-1-5-t1_clip_image003_0001.gif http://202.152.185.87/moodledatatest/2/kejian/2/images/b-3-1-5-t1_clip_image003_0000.gif 有一条鱼,他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大成了青蛙之后,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了池塘,向小鱼汇报他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小鱼在自己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幅幅他所认为的鸟、牛和人的样子。它把每一样东西都想象成了鱼的模样,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做了稍微的调整--------人被想像成了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则是长着乳房的鱼。
PK建构主义发展了许多教学模式。著名的模式有:
- 随机进入式教学
-
随机进入式教学主张,不要抽象的讲解如何运用概念,而要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对于同一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学习,每次学习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不同的侧面,从而促进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将概念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 情境性教学
- 情境性教学批评传统教学远离生活实际,倡导教学要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主张采用真实性任务,创设与问题情景相似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与现实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获取隐含在情景教学中的知识、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学习。
- 认知学徒制
-
认知学徒制主张,让学习者像手工艺行业中徒弟跟随师傅那样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模仿专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外显出来认知过程,从而获得可应用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支架式教学
-
支架式教学主张,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量的给以帮助和支持,随着学生自身能力的增长,教师逐渐减少支持,直到学生完全独立而全部撤出支持,让学生承担学习的责任,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 抛锚式教学
- 随机进入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