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0-10-04 22:44:07)
标签: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课文

进行

课堂教学

分类: 语文乐园

   情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其反应, 又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情感教育, 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 积极进行师生间感情交流, 以情育情, 以情启智。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文学素质———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两个基本任务。利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具有培养审美情趣、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

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任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鲜明的愉悦性、人文性和创造性,决定了非智能因素———情感具有特殊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  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具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在语

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情感调控力,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其次,表现在教师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上。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自制力上。将自己不良的情绪带入课堂,这是教学的大忌。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但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这方面,教材本身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发掘和传输了。教师的情感还必须做到真挚、强烈、独特。

二、发挥小学语文教材的情感教育功能

1、发掘语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以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字、词、语、修辞的领悟,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2、情感教育还应寓于各类基本训练并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鉴赏作品,如果只重视认知过程中的认同而忽视情感体验,那么就很可能导致认识的浅薄和语文的干瘪。课内的情感体验,靠的是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围绕语文教学所进行的参观、访问、观察、写生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上述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感受、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学生的心坎上打下烙印。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原因在于语文课文多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名篇, 而一节语文课也是教师情感的自然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和谐的情绪、出神入化的讲解、情深意切的语调、恰到好处的手势, 这些都是教与学中间的润滑剂。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 有时还会导致消极对抗, 有意识地扰乱课堂秩序等等, 这样, 不但会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也会限制学生的智力发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最终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应该把自己的爱倾注在课堂上, 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此来感动学生, 抓住学生的心理, 使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去思考, 去领会, 去学习。

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 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 不能挖苦讽刺, 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应该委婉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当然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 给学生以十足的自信和动力, 使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 教师寓情于教, 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并被学生所接受, 这是教学的艺术所在。

语文教学呼唤着情感,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情感修养,在语文教学中把教材最完美的一面,用最真挚热烈的感情向学生们展示出来,以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