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国文化“日”下来的本本

标签:
地下铁另类书店诗作澳洲李洋 |
分类: 小说散文,杂文随笔 |

你知道呀,有的时候中文的“日”字和“操”字所表达的是同一种生理行为,比如说“我日他娘”,也等于“我操他妈”。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日下来的本本”,是旅澳诗人、作家、翻译家欧阳昱先生的诗作《日下的本本》中的最后一句。我的理解,日本根本没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原始文字,它的文化和文字是源于早期对中国文化和文字的复制和抄袭,在此基础上,日本人稍加变型与修饰,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自己的另类。换一种粗野的比喻,日本的文化(也包括文字)实际上是早期中国文化的一个野种,假设咱们的老祖宗曾经到那个小岛上遛了个弯儿,一不留神,留下了一个孽种,至今仍是后患。
前段时间在旅澳画家傅红的画室聚会,趁着酒兴,欧阳昱当场朗诵了两首诗:《日下的本本》和《穷,但》,在座的几位一致叫好。回到家,我请欧阳昱把诗发给我,目的有二,其一,再细细品味一番;其二,与博友们共享。
欧阳昱曾经送给我一本诗集,名为《限度》,至今还记着其中一首诗只有这几句:
《最好的东西》
肯定不是已获奖的
肯定也不是已发表的
而是
已经写了出来
而无人敢问津的
东西
我曾想,欧阳昱一定写出了很多起码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东西”,但未能得以发表或者说国内的编辑“无人敢问津”。如果是这样,用“超产作家”形容欧阳昱,一点不过分。欧阳昱没发表的作品到底有多少,只有他心里有数,但你到网上或者书店查查他发表的作品,恐怕不计其数了。
这首《日下的本本》是欧阳昱新近创作的,我不知道它是否已经发表。如果还没来得及发表,最好;如果能在我的博客上呆住并得到博友们的赏识,更好。
我喜欢欧阳昱的诗,因为它们来得直接、现实、随心所欲、淋漓尽致。总之,读欧阳昱的诗,很过瘾。
时下,正当小日本为了一个小岛时不时地和咱小打小闹的时候,欧阳昱的这首诗,就更值得一读并广为传送了。
《日下的本本》
(澳洲)欧阳昱
牙齿往往就是牙耻
如日本
从墨尔本到日本
前台服务员
一个叫江泽
另一个
叫根本
提到神户
我想起神经
提到大阪
我想到大便
日本
英文直译应该是
Fuck
雅译应该是
Sun
提到横滨
我想到横行
路遇一地名
叫“八千代”
这为中国人的骂人话
增加了一个dimension
这里什么桥都叫bashi
我们叫稻田
他们叫饭田
我们叫社会
他们叫会社
我们叫公社
他们叫神社
我们叫书店
他们也叫书店
我们叫区
他们叫丁目
我们叫交通部
他们叫交通省
我们叫墨尔本
他们叫日本
我们叫银行
他们也叫银行
我们叫酒
他们也叫酒
我们叫厅
他们也叫庁
只不过他们的“厅”字头上多打了一点
我们叫自行车
他们叫自転車
我们叫限制
他们叫制限
我们叫停车场
他们叫驻车场
我们叫一张
他们叫一枚
我们叫销售
他们叫贩卖
他们写可爱
发音是kawaii:卡哇伊
他们写日本
发音是nihon:泥红
门还是门
发音也还是mon
新干线是新幹綫
发音也还是Shinkanshen
我们说号
他们说番
我们说车辆
他们说车两
我们说牙科
他们说齿科
我们说地铁
他们说地下铁
活脱脱一个
中国文化日下来的本本
附:欧阳昱先生简介
欧阳昱,湖北黄州人。黄冈中学毕业,上海华东师大英澳文学硕士,武汉大学任教,1991年来澳,现为澳大利亚作协会员,墨尔本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