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喜欢“拍马屁”?
(2018-10-14 17:11:54)谁人喜欢“拍马屁”?
老夔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获悉,为规范区属各学校、幼儿园微信、QQ工作群等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管理,减轻广大家长、学生过重工作学习负担,城西区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在平台发布信息要遵循“五要”,一要符合教育方针和政策;二要注重实效,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信息往来次数;三要传递正能量;四要文明有礼,一般不使用语音交流,不滥用私人化表情;五要规范严谨,通知应当参照正规行文要求。(据10月14日新华社)
最近一段时间来,一些地方学校班级建立的所谓班级微信群、QQ群,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先是一个学生的妈妈亮出了孩子爸爸“某书记”的身份,并要求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关照”。后是一位学生家长在班级群中猛晒人脉关系。至于班级老师在群里要求家长节日买礼物,求慈善赞助,乃至为一些权贵家庭的孩子“站台”,就更不足为奇了。让人尴尬的是这里除了大晒家庭地位和人脉关系的帖子,大大超越了人们容忍的底线,一些家长发帖,特别是老师们的发帖,基本上都能引起家长们的关注,甚至是“赞”声一片。日前,还有人发帖,“倡议”家长在教师节礼给老师“随礼”,结果也有不少响应者。班级群,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已经成了一些人“马屁群”。
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班级群中拍老师的“马屁”?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这个群离老师最近,甚至本身就是由班级老师或班主任一手创建的,更是班里学生和家长必须关注的。按照我们社会的一种文化,人人几乎都有一种“被拍马屁”情结,喜欢听好话,甚至喜欢集体给自己送礼。这不仅能显示出自己一定的地位,更能体现出自己的成就。如果能在这里拍老师的马屁,或直接倡议给老师们送礼,就等于直接给老师的脸上“贴金”,一些老师们不仅会乐于接受,更有可能投桃报李,对他们的孩子“另眼相看”。这大概也就是一些学生家长,喜欢在班级群里充当老师的“马屁精”的主要原因。
现在青海教育部门提出不能把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搞成“拍卖群”,规范学校、幼儿园微信、QQ工作群等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管理,减轻广大家长、学生过重工作学习负担。甚至还要“五要五不要”。这样一种规范对学生家长们来说都是“常识”,而且太“小儿科”了。更没有家长天生就愿意做老师们的“马屁精”,可是现在的一些情况让家长们又不得不一批一批的加入到“拍马屁”的行列。就比如先前不答应给老师“随礼”的家长,还有长期不给老师点赞的家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前排被调整到了后排。家长冷落了老师,老师这里也把自己的孩子冷落了。
没有任何人天生就喜欢“拍马屁”,更把马屁拍成了“创造性”。要遏制这种现象,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了学生和家长身上,要从老师抓起。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的管理体制,切实维护好班级教育的公平公正。切实做到不管班级群里怎么样的“爆炒”和“热帖”,都影响不到学校和班级里的公平公正。青海一区教育局明令防止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成“拍马屁群”_搜狐新闻_搜狐网
更左右不了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育工作。只有把班级群里滋生“马屁”的土壤和空气彻底铲除,不给“马屁”半点养分和资源,这里的“马屁”才会从根本上消除,我们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也才能真正干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