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开中医课“超级花架子”而已

(2017-09-15 05:15:50)

小学生开中医课“超级花架子”而已

朱少华

此前,还没有任何省份把中医药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浙江的小学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一全国首创,引发了热议。网上甚至出现了中医粉西医粉的论战。赞成的家长认为,中医是百年国粹,能鼓励孩子们养成顺应四时的作息习惯、多做运动,是件好事。

也有家长持不同意见,认为中医晦涩难懂,大人都搞不明白,小学生哪里能懂。与之相比,急救、性教育才是更急需的课程。我们家长更关心实际作用,发这么多教材,最后能落实多少?放在马上要"小升初"的五年级,我认为这门课会被数学、语文老师挤掉。市民汪先生向记者提出了另一种忧虑。(据914日钱江晚报)

 

什么事请都需要一个开拓者,而浙江的小学生“一不小心”就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而一旦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义就不同凡响了。赞扬支持者当然也是“进步了”。而一旦提出了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可能就是阻挠人家的改革,继而大逆不道了。但是,小学生开设中医课是不是真的很有必要?能够培养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而意义非凡?笔者却颇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纯属一种“好看不好玩”的课堂。除了增加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外,没有丝毫的实用价值,更谈不上什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

 

首先,中医理论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巨大的反差,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而且永无止境。别说刚刚认识了几个汉字,对世界如同一张白纸的小学生,就是高中以上学历的成年人学习起来都相当的吃力。同时,中医知识更不是靠几节课就能普及和掌握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和耐心揣摩。这些更不是一个小学生能够学习和具备。换句话说,我们的小学生虽然已经是“学生”,但因为其天性和年龄的问题,在学习期间仍然需要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玩耍和游戏,现在的小学生负担本来已经很重了,社会各界都在千方百计的为孩子们减负。在这个时候又要把中医课纳入小学生的课堂,对已经负担超重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很多传统的知识的推广需要从娃娃抓起。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掌握国粹对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确实有用。但这必须根据孩子们的自身力量和所能承担“资质”问题。而中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要求资质很高的学问。靠七八岁至十多岁的孩子来学习掌握并达到增加“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的,不仅很可笑,更是一种极其的荒诞。正如有的家长顾虑的那样,与其让孩子们上这种看不到任何价值的中医课,倒不如学习和掌握一些急救知识、性教育知识,甚至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因为在这方面我们的小学生和国外孩子相比起来差别很大。和中医课程比起来,这些知识更简单得多,有用得多,更适合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掌握。

 

还有一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率。让孩子上中医课,其中难免会鼓励孩子们参与实践。其他实践活动可能不会有危险,但对于中医上的一些如针灸、推拿,中草药的煎熬制作,甚至品尝等,却处处蕴藏着风险,加上一些孩子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这里既有可能产生危险。万一不慎发生意外,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又怎么承担?当然,把中医课引进小学生的课堂“很好看”。不仅推广了中医知识,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可能”培养了中医学的“后备人才”。但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好看”而已。小学生是人才的起步阶段,不管是从教育还是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人们更愿意让孩子在这时期内多读书写字,把学习的基础打牢,而不会有人期望孩子小小年纪就会扎、号脉,甚至当个“小中医”,因为这是不现实,也绝对不可能达到的。既然如此,浙江小学生的中医课不过又是一个“好看不好玩”的超级花架子而已。

小学生上中医课引争论 主编称传递科学价值-中国搜索头条  http://toutiao.chinaso.com/zhbd/detail/20170914/1000200033090481505348123576130744_1.html

 小学生开中医课“超级花架子”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