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副教授PK促销保健品小姑娘

医学院副教授PK促销保健品小姑娘
老鬼
8月7日,媒体收到一封读者李先生的来信,说他的父亲在杭州一家保健品公司离奇死亡。其父亲今年83岁,退休前是杭州××大学医学专业副教授。前段时间,父亲花了4000元购买保健品,东西拿回家后觉得跟宣传相去甚远。8月3日下午,父亲提着保健品找商家退货,父亲提着保健品走进大楼,大约一个小时后,监控显示父亲被人从大楼里抬了出来,整个人已经瘫软,毫无知觉。(据8月8日都市快报)
如果上举办一场医学方面的辩论会,一方是医学院的退休老副教授,另一方是一位经销保健品的小姑娘。谁胜谁负恐怕一目了然。因为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了,甚至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事实却让人们大跌眼镜。虽然这位老副教授的死因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有一个事实却非常明了。老人是因为购买了有疑虑的保健品退货,而“走着进去,躺着出来的”。而他之所以购买了这种保健品,就是听信了促销保健品小姑娘的宣传。按理说一个医学院的退休老副教授,怎么样也不会被一个促销保健品的小姑娘“忽悠”住的。因为这是老副教授的专业呀。这样一个结果正应了民间的一句俗话:打了一辈子鹰,还让小家雀啄瞎了眼睛。
是那位促销保健品的小姑娘有什么特异功能吗?非也。家人看到其大一包小一包的购买保健品,也曾劝他:你是学医的,买这些东西前怎么不想想清楚?但老人却说,现场那些工作人员都是轮番轰炸,根本不给我思考的时间,他们会一直说到你不好意思掏钱为止。而其他人也说,推销保健品的小姑娘就是专找从事教育、医疗的高级知识分子下手,因为他们从岗位上退下来,心理落差大,这些保健品公司就抓住这些老人的心理,不停捧他们,让他们掏钱。而没钱的老人“他们一般不碰的”,就怕他们后来反悔了“要退货闹架儿”。这话说的明明白白,这些促销保健品的小姑娘,并不是为了保健而来的,冲的就是副教授收入不菲的腰包。
说到这里也许好多人都明白了,人家促销保健品的小姑娘并不是跟你谈什么保健的知识和学问,就是打着这样一个幌子,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穿插迂回”的战术,精心编织出一个骗局,引诱你上当的。老副教授谈起专业来可能头头是道,小姑娘们靠那一点“三脚猫”的功夫更“忽悠不住”老人家。但人家“正面”不行,就跟老人大心理战,利用老教授退休后的落差心理使劲的恭维、吹捧,更拉出一副善解人意的姿态,让老人一步步落入到她们“温柔的陷阱”。当然这也不是为了对付这位副教授“专门定制”的。而是所有保健品促销公司和促销员的普遍套路。现在很多城市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保健品促销的讲座、反馈等活动。“晚上跳舞,早晨开会”也成了许多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像副教授一样上当受骗,提着保健品去退货,继而发生争吵,甚至肢体接触的更是“家常便饭”。
保健品市场的乱象由来已久,类似于副教授这样“保健”到最后,命都“保健”丢了的更是接连不断。奇怪的是保健品促销就是骗局几乎人所共知,各地政府部门却似乎还在“淡定”。一些地方所谓的处理和打击也就是驱赶而已。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路走一路骗”更成了一些保健品公司的拿手好戏。一些地方总是不住的提醒市民群众提高素质水平,防止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地方甚至发文要求子女对老人多关心多交流,让老人拒绝参加保健品促销会。这些措施也显示了各地政府的良苦用心。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对这种明明知道是骗局的保健品促销一忍再忍?为什么还不严厉的整顿和打击?总让群众提高素质来防骗,就是把市民群众都培养成“副教授”又能怎么样?
副教授败在了促销保健品小姑娘让我们痛心,而保健品骗局愈演愈烈,相关部门还那样的“淡定”,却让我们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