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习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2016-09-26 09:01:59)

实习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老鬼

早上730分,闹铃在十人间的宿舍回响。起床、洗漱,胡乱抓一把头发,杜立明大步冲进车间。在这里,他的身份是广东东莞一家手机制造业流水线上的一名主板搬运工。而在一周前,他还是兰州外语职业学院一名大三学生,新学期刚开始,他和数百名学生一道,被学校安排至惠州、东莞、昆山、南京等各地的电子工厂,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据925日北京青年报)

 

这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前两年,媒体就爆出一些地方打着实习之名,将一些大专院校的学生,男生送到一些沿海城市当工人做苦力,女生送到一些地方的娱乐场所当招待,做三陪,并从中渔利。一些男生实在受不了,不是偷偷逃走,就是流落进传销组织,而女生们因为受不了污辱而跳楼自杀,有的最后不得不成了“失足者”。通过这些年的治理,人们还认为这种现象不复存在,某些高校和教育部门也该“良心发现”了呢。想不到现在竟然愈演愈烈,学校、中介、企业“一条龙”作业,各有钱赚,坑害学生都已经形成“产业化”了。

 

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必须参加一定的工作实习,这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辅助课程,通过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备毕业之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但是,学生实习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习内容,实践活动都应该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有关,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是,现在的实习似乎已经不考虑什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让学生们实习,哪里需要哪里去,甚至那里给钱,哪里对学校有利那里去。

 

在商品经济下,这样的行为仿佛也不必苛刻。但是现在某些学校已经不满足哪里需要,哪里给钱了。而是将学生们“打包出卖”,企业只要获得了“购买权”,这些孩子也就成了“包身工”,工作时间、内容、薪酬等等完全由企业说了算,学生们除了“干活权”之外,一切好像都无从谈起了。就像这家企业使用的“实习学生”,在生产流水线上,每天工作达十二个小时。其他工人们好歹还有“多劳多得”,但学生们和其他工人干一样的工作,流一样多的汗,到头来其他员工能拿到五六千元,学生们却只能开到三千元左右。实习生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廉价劳动力。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之所以会对这样的实习忍气吞声,就是因为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一些学校已经牢牢的掌握住了学生们的“软肋”。因为许多大学生苦读数年,就是为了谋取一份文凭,以后能更好的就业和生活。而这些学校也就在这一份文凭上大做文章。心甘情愿“实习”的,回来就能顺利的拿到文凭,不参加“实习”的学校也就能光明堂皇的找你的麻烦。于是,过去的一些女生哪怕在娱乐场所强装笑脸,受欺负挨污辱也只能忍气吞声。这些刚刚成年的大学生哪怕在“实习”期间“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挟文凭以令大学生。让他们服服帖帖甘愿忍受学校、中介和企业的层层盘剥,这也是这些“实习生”被出卖,沦为现代“包身工”的根源。实习生现在也已经成了某些学校谋取非法利益的一个渠道,某些中介组织,某些无良企业的一种生财之道。但这种行为也让一些学校的颜面扫地,让神圣的师道尊严成了卫生纸。实习,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对这种伤天害理之举,监管部门要发力,要严惩一批不法不义之学校。但国家相关部门也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教育方面关于实习的一些制度和规定了。

http://news.sohu.com/20160925/n46911618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