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平衡木”都难走的人行道是给谁行走的?

(2016-08-26 08:54:08)

比“平衡木”都难走的人行道是给谁行走的?

朱少华

“这人行道也太窄了,一个人通过都得侧身!”长春市民齐先生反映北海路一段人行道非常窄,不仅没有盲道,连行人通过都很困难。而在亚泰大街还有一处人行道甚至只剩下一根条石的宽度,走上去比走“平衡木”都难。(据825日新文化报)

不管是怎样的城市都应该是人的世界,人主宰了一切,而一切更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可是现在一些城市在建设中,仿佛这个城市并不是为人建设的,而就是为了大小不同的车辆建设的。车道有单行道,双向车道,宽敞明亮,线条分明,车辆行驶更是宽宽松松。而到了人行道这里,似乎地皮就特别金贵了。虽然国家有法规在那摆着,人行道不能低于2米。但是国家有国家的号,城市却又有城市的调。这不,堂堂的北部重镇长春,一条大街的人行道竟然只有一根条石的宽度,行人走在上面,竟然比"平衡木"都难。这样的人行道到底是为谁准备的?难道东北人走路都练成了“猫步”?男女老少都练成了走"平衡木"的功夫?

 

现在城市里本来就车满为患,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更是不断发生。拥有宽敞的人行道不仅是老百姓的基本权益,更能让行人增添一定的安全感。过街天桥累人难上,斑马线也需要行人快步走过,尤其是中老年人,只有在人行道上可以喘喘气,缓步而行。在人行道上行走,一是可以不慌不忙,心平气和的行走。二也可以将此当成稍息的场所,老年人更可以边聊天边行走。但是,人行道一变窄,活成了“平衡木”,那意义就全变了。道路变窄,行人增多,就必然会出现争先恐后的现象。难免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接踵而至、摩肩擦背的现象。再这样的人行道上,别说稍息和聊天,走慢一步都有可能被撞翻。

 

其实,“变窄”还远不止人行道的问题,盲道、非机动车道的情况更是如此。现在不少城市都在更新改造,大楼越建越高,接到越来越宽。但与之相反的却是人行道、盲道和非机动车道却越来越窄。究其原因,出了城市里地皮越来越贵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识和观念问题。在许多城市官员看来,现在几乎所有城市里交通压力都在逐步增大,而要缓解压力就是要首先保证机动车辆的交通。只要能保证不堵车,机动车辆交通秩序正常,其他如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等,都就可以粗略不计了。甚至一些城市认为,只要保证了汽车,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等,有个“意思”就行了。

 

正是因为这种“有个意思就行了”的错误观点,才造成了现在一些城市人行道越来越窄,各种路灯、景观灯、绿化树等更是把人行道蚕食的成了平衡木。一些城市盲道成了忙道,一些非机动车道成了车位或停车场。难怪一些普通老百姓抱怨,现在城市里简直不想让人过了。到处都是车,把行人挤得连个落脚点都没有了。这话说的虽然有点偏激,但道出的却是真正的民生疾苦。现在城市虽然在人的主宰之下,但实际上却是车得天下。行人没有胆量走上车道,但小汽车一任性,几乎就敢冲尽一切场所,即便是四平八稳的停在人行道上,行人也只能是乖乖的让路。当人行道已经被汽车挤压的成了“平衡木”,我们还能谈上什么以人为本?还谈得上什么权益和尊严?

 

http://news.sohu.com/20160825/n46584928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