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领导,冒号——”
(2016-07-06 08:39:16)想起了“领导,冒号——”
老鬼
先是发一条信息,打个埋伏。几天之后,再发个要转账的信息,这整个骗局才算张罗完成。近期,一种新的“冒充领导”诈骗方式出现,市民于女士就被骗走了7000元。(据7月5日海峡导报)
有一个冒充领导骗钱的新闻出来了。这样的新闻常见,虽然这个骗局是在过去的案例上又研制出来的“升级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骗子还是以领导自居,而被骗的人还是稀里糊涂就唯命是从了。这样的骗局实际上并不算多么高明,换句话说,假如这个骗子不是以领导自居,这位于女士也不可能这么乖乖的听话。骗子之所以总是冒充领导,并屡试不爽,就是看准了我们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心态,对待领导的信任、敬畏甚至是盲从。这种心理麻痹了我们的神经,愚弄了我们的智商,甚至让我们失去了基本的警觉。
上世纪有一段相声曾经风行了我们社会很多年,“领导,冒号”。这个冒号里就蕴藏着许多含义。那就是敬畏和服从。只要是“冒号”所说,不管是什么内容、理由和借口,下属都必须绝对的服从。正因此,“冒号”绞尽脑汁编造种种理由大吃大喝,甚至有些明显是不能成立的荒唐理由,在下属那里都是一路绿灯,以至于到最后都实在找不到理由了。这段相声很可笑,但反映出的问题却十分严肃。只要是领导为什么就会活得那么的信任。一些很荒唐甚至根本就不能成立的事情,在领导那里就能理所当然的成立了,而且下属们还无一反对甚至质疑。
就像这养的骗局,如果骗子不是冒充领导,而是一般的同事或工友。相信不仅会极少有人上当,更有可能遭到谩骂,甚至是报警。即便是有人慷慨解囊,也会再三核实借款者的身份,而绝不会稀里糊涂就把成千上万的款项打过去的。但是,领导就不一样了。那是一种无形的面子和权威,更是一种信任。在这个巨大的敬畏面前,哪怕有丝毫的质疑或缓慢都会被觉得是一种“大不敬”。而唯有的只有唯命是从乖乖的就范了。
这样的心理看起来是对领导的一种尊敬。而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权力的敬畏甚至是盲从。更是我们长期以来处于人治状态下结出的恶果。换一种说法,假如在我们的心目中,领导只是一种制度和法律的执行者,除此之外并没有多少特权,更没有功能公权私用的机会。让下属人员积极便是怀疑甚至是“得罪”了领导也不会担心遭来打击报复,一些人还会屡屡上“领导”的当吗?
“领导,冒号——”在我们社会中一些人见到领导就觉得矮了三分,一听说领导就神志不清,就会被其巨大的“气场”威慑的六神无主,更有一种巴结或私利的心理纠结,有这样一种心理基础,受骗上当其实并不意外。更可以说,不是骗子们太狡猾,而实在是我们的一些人太懦弱,甚至是太窝囊。
http://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