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馒头 爱它就请“别管它”
(2015-12-22 07:26:52)东莞馒头
朱少华
东莞长安街头,一群爱心人士默默做善事,每天11时和17时,都雇人在长安医院附近的巷子里,免费向老弱病残或流浪人士派发馒头,风雨不改坚持了两年多。(据12月21日新快报)
现在是市场经济、商品社会,凡事都讲究一种付出和回报。但是这里却有一群人,每天为社会免费派发馒头。几个馒头也许值不了多少钱,可是这里却是一天好几百个,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已经坚持了将近三年。不说这将近三年要搭进去多少资金,就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就足以值得敬佩和颂扬。从新闻的角度来看,这也让各路记者纷至沓来的。按理说,像这种“正能量”的事物完全应该大书特书的,当事人更应该让记者大力宣传,因为从“惯例”上来看,一旦炒作起来,大红大紫,当事人往往会炙手可热,名利双收。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正能量”的当事人,对记者的不请自来却相当冷静,不仅婉言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更希望“不要拍照,不要宣传”。因为“他们只想做点善事,不想张扬”。这话并不是客气。大凡我们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凡是“好人好事”都是需要大力宣传,甚至要树立典型的。而按照这种“传统”习惯,像这种“免费发馒头,坚持快三年”的事情,是完全应该当成一种典型而进行弘扬的。但是,宣传是好的。而宣传后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却往往始料不及的。
就如同这件事情来说,事情一大宣传出去,正常的“馒头工作”必然会大受影响,要接待上上下下各路记者,还有可能接待来自各地的学习者和取经者。这些事情都将耗费当事人大量的精力甚至还有财力。同时,“免费馒头”传扬,受到关注,必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此品尝馒头。这样馒头的派发量虽然大增,爱心成本增大,而真正的社会效益却没有提高-----因为“免费馒头”主要就是派发给那些病人、流浪汉、乞丐的。
在我们社会上“典型”不少,但真正能把“典型”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的却不多。这里面除掉其他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宣传,更是过度宣传造成的。“免费馒头”当事人强调“做事”而不要拍照,不要宣传。不仅是一种务实,更是一种风骨。做善事就是做善事,不图名不图利,这也是能默默无闻长久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对这个东莞馒头,不管是新闻媒体,还是相关单位,爱它就“别管它”,只要病人、流浪汉、乞丐等每天都能领到热腾腾的免费馒头就够了,足够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