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建议”何以成了官网眼里的“非法广告”?
(2013-04-29 06:19:14)“群众建议”何以成了官网眼里的“非法广告”?
朱少华
“我有个建议想反映给县长,可进了政府网后无论写啥都提示我‘不要发布非法广告’……”昨日,在郑州工作的鹿邑籍王先生向媒体反映:鹿邑县人民政府网站的“县长信箱”成了摆设。(据4月28日大河报)
原以为这样的事情可能是偶尔现象,或是网站上出了点病毒。但是经过记者的再三验证,甚至有意打上赞美的词语,但这个人民政府网站均无一例外的显示:“对不起,请不要发布非法小广告”,由此可见这个“闭门羹”不是什么网站网站故障或毛病,而是人家精心打造出来,传递给所有浏览这家网站并想给领导“找麻烦”的各位网友。这个“非法广告”也算是当地领导不欢迎批评建议或拒绝社会监督的一个统一招牌。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设立地方网站,不仅为了政府部门发号司令,方便政府运行。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通过网络互通信息,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的呼声。但是这里显然是把这项最关键的功能关闭了。而失去了这样功能,政府网站更显然变成了聋子和瞎子,这样一个政府网站不仅没有丝毫作用和意义,成了一个花架子,更是沦为了一个摆设。同时,也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更是对工作和事业一种既不负责的表现,政府官员信箱如此拒人千里之外,更表现了政府官员面对群众的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傲慢与偏见。
在互联网刚刚新起的时候,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地方政府一夜之间都拥有了自己的网站,网站投入资金不菲,而随之与网站相匹配的自动化办公设施化费更是达到了天文数字。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站成为摆设,办公室的电脑用来炒股、打扑克、甚至浏览黄色网页。很多地方在申办网站或迎接上级检查验收时,都口口声声欢迎网友提出批评建议,甚至搬砖和灌水。但当网民信以为真,真的群体响应时,一些地方政府就慌了,害怕了。政府大门口为了“稳定”,可以安装铁门增加保安,网络上无法安铁门设保安,就干脆置之不理。这里设置了这样的“自动回复”,也就是向全社会传达了一个信号。就是告诉人们,不管带着什么意图,只要想在这里留下只言片语的,统统将其打入到“非法小广告”的行列。这下地方官员不仅耳朵根子清净了,连眼前都是一片“光明”了。
这样的惧怕民意也可看成另一种形式的“叶公好龙”。古时候叶公,家里几乎凡是眼能看得到手能摸得到的地方,都有龙的图案。而后来龙真的光临这里了,叶公反而吓得惊慌失措,藏起来不敢照面。而这里的政府设立网站,网站上又设置“县长信箱”、 “建言献策”、“举报投诉”、“公众留言”等栏目信箱,但这些信箱个个都仅是一个图案,起不到一点实际作用,这不是害怕又是什么呢?把群众的建议当成非法广告,不仅亵渎了民意,更伤害了政府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如此的政府网站倒不如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