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权力的“笼子”不能像“篱笆墙的影子”

(2013-02-04 07:08:27)
关权力的“笼子”不能像“篱笆墙的影子”

朱少华

春节临近,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通知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公车使用浪费依然严重。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2007年至2012年间,在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中,全国清理出的违规车辆就达19.96万辆。(据33日人民日报)

 

“三公消费”乃至铺张浪费历来是我们国家久治不愈的顽症,而在“三公”浪费中公车消费又是其中的“龙头老大”,最近几年来虽然国家不断的出台政策和文件,制止或杜绝这种现象,但是公车消费的支出却仍然是不降反升。就从社会和网友监督的情况来看,公车接送孩子上学,私用公车购物,公车接送亲友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而一到节假日各大风景区的公车旅游仍然是一道奇特的风景,某地公车旅游不仅开出了省,甚至开出了国。公车使用中的“三三制”更是一个公开的潜规则。

公车私用、滥用及浪费现象不仅是国家的巨额资金打了水漂,是一种严重腐败,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更让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我们国家的公车之所以沦为了办公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的“三三制”,主要是公车管理的监督上的宽松环境。在社会和老百姓看来,公车私用和浪费问题很严重,但在一些地方官员们看来完全是不足挂齿,即便是被曝光出来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也被某些人看成是“小节问题”,根本不值得小题大做。正因如此,公车超标准配备、公车私用、甚至公车跨省跨国旅游等问题,虽然影响恶劣,但最后处理起来也总是轻描淡写甚至不了了之。

而官员相互攀比、权力滥用也是造成公车浪费的重要原因。现在一个县往往有七八名副县长甚至十多名。实际上这些副职里面真正需要经常外出工作,配备固定公车的只有少数几位,但是地方上“为了一碗水端平”,有利于官员的团结,一般公车不是按需分配,而是按级别分配。更有的地方不管是退居二线还是在职不在职,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统统配备公车。有不少官员长期没有外出公务活动,就干脆利用公车走亲访友,外出娱乐,甚至干脆开着公车旅游。而一些地方对这种现象也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致使公车浪费现象愈演愈烈。

谈到许多腐败现象,让人们总是抱怨我们缺乏一定的制度和条例约束,是监管的疏忽。但对公车私用和浪费来说,这样的说法显然难以成立。不说各地方基本上都出台过许多管理制度和标准,仅是国家及政府部门近几年出台的公车制度、条例、严禁、要求等就不计其数,有的地方和政府条条管理的单位更是每年都有,甚至四季都有。但是结果你有你的调,他还是有他的号。有人甚至直言不讳的说,人家关权力的“笼子”是铁的,而我们的“笼子”却是“篱笆墙的影子”。

我们关权力的笼子之所以被称为“篱笆墙的影子”,就是看起来“笼子”是真的,各种制度条例监管等一样不缺,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影子”,形同虚设,除了自欺欺人外没有丝毫作用。这话虽糙但理不糙。实际上不仅仅是这“车轮上的腐败”,那些如“舌尖上的腐败”、提干上的腐败、工程上的腐败等等基本上都是如此。我们要把权利关进“笼子里”,更要将这个“笼子”打造好。让“笼子”成“铜墙铁壁”,关进去就不能让其出来,更无法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