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线电话”何以缺乏热度?

(2012-12-28 07:12:31)
标签:

杂谈

“热线电话”何以缺乏热度?

朱少华

昨日,广州市越秀区区长王焕清做客广州电视台节目“行风面对面”,面对市民投诉请市民打区长热线。谁知,这时主持人“突袭”,建议现场拨打区长热线。于是,第一个号码响铃一分钟没人接,第二个号码是空号,区长建议再拨打第一个号码,这次,终于通了。(据 1227日新华网)

 

这实在像一幕讽刺喜剧,每一个地方政府几乎都有自己的“热线电话”,更多的地方把这种“热线电话”不仅当成自己的一种行政手段,更将其当成自己的一种形象和品牌。按说这样的一个热线电话本该是“热得烫手”,但恰恰相反,许多地方的名为“热线电话”实则成了“冷线电话”。一些所谓的“热线电话”不是没人接就是打不通,就是最后打通了得到的也就是例行公事一样的回复,就像这里的“热线电话”一样,不过是多了一家踢皮球的单位而已。

 

问题的根源并不在老百姓不爱这样的“热线电话”,更不在于“热线电话”本身。而是一些地方在对设置“热线电话”本身的态度上,总是有一种“意义大于实际”的思想。不管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设定一组电话号码就万事大吉了,而且这些号码里面真真假假,有的有专人值班,有的根本就是空号,忽悠人的。更有一些地方并不是把“热线电话”当成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而是当成一种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甚至花架子来经营,提到工作就是“热线电话”,提到为民办实事,还是“热线电话”,说到工作经验,仍然离不开“热线电话”。从某种意义上说,“热线电话”也成了一些地方部门的一个筐

了。

 

按说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热线电话”了。有了这种“热线电话”群众有了困难和问题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甚至是解决问题,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但问题正是出在“热线电话”的“意义大于实际”的问题上,群众拨打这些印在各种媒体上“热线电话”极少能够一打就通,而当费尽周折打通了电话,得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录音回复,对群众解决具体问题起不到任何帮助。群众本来反映问题就比较难,弄出这样的一种“热线电话”,不是方便群众,二是方便领到了。一些“热线电话”实际上成为一些地方部门拒绝面见群众的挡箭牌,又一个不见其面只闻其声、推诿扯皮踢皮球的新衙门了。

 

“热线电话”热不起来或缺乏热度,不仅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热情,损害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更浪费了巨大的社会和政府行政资源。因此,现在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热线电话”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一次严格的清理整顿。剔除“热点电话”中的“花架子”成分,让“热线电话”真正的热起来。“热线电话”只有热起来才能发挥岀它们的真正作用,老百姓也才能满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