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职 可警告 “盖头”千万不能掀?
(2012-11-18 06:19:52)
标签:
杂谈 |
可撤职 可警告 “盖头”千万不能掀?
老瑰
经过了长达两天的沉默之后,昨日上海女排遭教练性骚扰一事有了最新进展,在上海体育局的官方微博中显示,上海体职院党委经研究决定,撤销涉事教练女排副教练职务,调离女排,并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然而,官方始终没有披露肇事者的名字,这一点也引发了舆论界的极大不满。(据11月17日京华时报)
这回你不得不佩服我们的上海体育局太“善解人意”,太“人性化”了。体育教练员利用工作机会对女队员伸出“咸猪手”,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堕落,更是一种重大的丑闻。而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更是严重的,球队人心涣散,人人自危,一些队员甚至深陷到被骚扰的阴影里难以自拔。在这种情况下,最为政府主管部门的体育局出面查处了,这即是完全应该的,也是为女队们申张了正气,出了一口怨气。但这其中现象却令人十分费解,那就是无论是消息透露还是撤职警告的处理决定上,在牵连到责任人的“名讳”时,一律用“某”代替。这个“某”字到底是谁?体育局发布信息本来就是让社会以正视听,用权威的形式发布社会真相的。而看到这样的信息,公众不仅没法明了,反而更如坠云山雾中,不明真相了。
毋庸讳言,此时的确是毫无光彩,甚至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情。但是就是情的性质上来说,事情够不上国家机密,更不算单位秘密。而当事人也不是未成年人,不管从哪个哪一方面来看,上海体育局都没有替当事人保守秘密的必要,更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条例可以“参照执行”。但是现在当事人撤职了,警告了。可这人到底是谁,体育局却捂得紧紧的,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担心当事人嫌丢人?是害怕社会明白了真相?再不会给其就业的机会,还是压根这里面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体育局还要“一捂遮百丑”?
许多事情一传出,紧跟着就会出现多种传闻、谣言或“小道消息”。我们的社会里谣言满天飞,小道消息随风传,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方消息不畅,或者当事单位藏着掖着或欲说还休上。就像这件事情,丑闻早已爆出,责任人是谁,社会纷纷猜疑。这时候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真相,而能够平息谣言和小道消息并打消社会疑虑的也就是真相。但却偏偏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地方“某”了。这个“某”字不但抹不去“某副教练”给上海女排带来的污点,更会加重人们对上海体育局的质疑和拷问。这个“某副教练”怎么让上海体育局这么担心和关心?一个“咸猪手”怎么有这么大的“感召力”?
可撤职,可警告,责任人的“盖头”却不能掀。这是为什么?不掀“盖头”,社会怎么能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是谁,那些撤职警告又有什么用?上海呆不下去,全国这么大害怕没有继续当教练的机会?不掀“盖头”,不仅责任人优哉游哉,无辜的教练员们躺着也可能中枪。不掀“盖头”,体育局查处问题的严肃性和正义性更会大打折扣,不掀“盖头”,刚刚经历过性骚扰的女队员又要再忍受“权骚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