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二线”、“吃空饷”何以成为“改革成本”?

(2012-07-10 05:43:07)
标签:

杂谈

“退二线”、“吃空饷”何以成为“改革成本”?

朱少华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严重超编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日前实地调查发现,该局核定编制54人,实际在岗75人,还有40人“退二线”,基本不用上班,超编一倍左右。武穴市教育局局长王卫平说:50岁的人退二线,的确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当时就认为这也是改革的成本”。(据79日京华时报)

 

从这位局长的表态来看,对于这起严重超编也就是“吃空饷”事件,外部和内部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对于社会来说一个普通的政府部门人数超编及吃空饷的现象将近一倍,这不仅显示机构臃肿到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更造成了纳税人资金的巨额流失。但在内部人看来这不仅很正常,甚至是天经地义的。超变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政府机关的老同志,甚至是老干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因为年近半百被一刀切下了,“退二线”也就是半退休,让这些人让其“退二线”他们本身就有怨言,更属于单位“不稳定的因素”。如果将他们定性为“吃空饷”,还要采取什么措施,部门非“炸锅”不可。

 

这样的现象在政府机关相当的普遍。不要以为那些“退二线”的干部,不干工作还能工资待遇照领,像占了很大便宜似的。其实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情愿“为革命工作”,而不愿意“退二线”图清闲。原因“地球人都知道”。退居二线工资待遇保留,但权力没有了,说话没人听了,说得更彻底一点也就是“灰色收入”没有了。而这些情况单位头头和上级领导都心知肚明,因此,很多单位对待这些“退二线”的人员都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生活尽量优待,工作尽量减轻。但前提是这些人不吵不闹。也就是说明明知道这些人“吃空饷”,但是谁也不敢捅这个“马蜂窝”。

 

在机关单位50岁的人可算是正处在工作的“黄金阶段”,各种工作经验成熟老练,儿女已长大成人,也正是能“甩开膀子的”的时候。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按照国家政策却要“退居二线”为年轻人“让岗位”了。这对他们不仅是事业上的一种打击,更是心理上的一次重创。于是有些人只好另谋职业,寻找事业的“第二春”,还有些人早早贪污受贿,乘手中有权的时候大捞一把。这也就是人们熟知的“50岁现象”。而更多的人只好心安理得的享受提前被政府“养起来”的生活,“吃空饷”既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莫大的苦衷。

 

这位局长认为50岁的人退二线,的确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是改革的成本,恰恰道出了关键。对于一般干部来说,三十岁之前是“学员”,四十岁之前是帮手,五十岁之前才刚刚能独挡一面。但在事业的高峰时却仅仅因为年龄的界限甚至是毫无理由的一刀切了,这不仅是人才的浪费,更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流失。不可否认,干不需要年轻化,但更需要的是一种自然的新老交替,那样事业才能自然的衔接,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不会受到影响,而我们这样“一刀切”的让位“让出来的年轻化”,无疑等于“割韭菜”似的更新换代。这样一种“换代”似的年轻化不仅缺乏科学性,培养他们完全胜任职务更需要耗费巨大的社会资源。“退二线”是浪费,“吃空饷”是浪费,一刀切的更新换代还是浪费。而如果把这些浪费都说成是“改革的成本”,那么这样的成本是不是合理?我们有没有想过降低这种成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