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尽家财“获”证书值得笑话吗?

(2012-05-18 05:20:14)
标签:

杂谈

倾尽家财“获”证书值得笑话吗?

朱少华

50岁的杜伟新已经记不清自己具体得了多少奖了,只能模糊地记起,全国性的奖项有130多个,如果加上其他杂牌奖,至少在200个以上。看到记者来采访,他赶紧招呼丈母娘帮忙把各种奖、证书从床底下的箱子中拖了出来。不少奖杯、证书上满是灰尘。杜伟新有些心疼,用白衬衣的袖口擦了擦奖杯。17年省吃俭用,杜伟新花在各种获奖证书上的钱有十多万元,几乎倾尽毕生积蓄。岳父说,如今女婿穷得只剩下各种获奖证书了。(据5月17日广州日报)

 

对于杜伟新来说似乎是“众人皆醉他独醒”。在其他人看来他那些获奖证书与其说是授予他的荣誉,不如说是他花钱买来的一些“印刷品”。人们都笑他痴,笑他傻。而他却笃信这些证书都是自己血汗凝成的结晶,都是的无价之宝。而再翻翻这些证书看看,从世界性的到全国性的,从艺术类的到他身为教师的业务性的。那一个证书不是家盖着红彤彤的大印,更有的甚至加盖了成排的大印。而再看看大印上的名称,从世界教科文组织到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一直到全国的这“协会”那“组织”,哪一个名声不是响当当的?该笑话的不是杜伟新,而是很多的大牌的权威的机构把严肃的问题办成了笑话。

 

在我们社会里名誉和面子常常被当成一个人的第二生命,而能够获得重量级的荣誉证书不仅是最有体面的事情,更有可能自己的仕途上促上一臂之力。正因如此,许多家庭都会把孩子的奖状和大人的荣誉证书高高的挂在客厅里。也正因如此也让有些机构、团体、组织等发现了商机。于是拉大旗作虎皮,拼凑各种名义,广种薄收,做起了荣誉证书的生意。而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杜伟新他不仅是迷恋那些制作精美的荣誉证书,更是崇拜甚至迷信那一个个高不可攀机构和组织。以至于有人已经点破,杜伟新还是认为人家所有一定的工本费也是“合理”甚至“应该的”。

 

痴迷荣誉证书,崇拜这些犹如在天宫颁证机构。杜伟新依赖的是自己的一种朴素的心态。这些颁证机构大多都是一些国家的重要部门和全国性的著名组织和单位,在杜伟新的心目中这些组织和机构不仅牌子响、声望高,更有绝对的权威。一个全国性的甚至世界性的评奖怎么能会就是为了骗取每个获奖者的几千元钱甚至几百元钱?而自己竟然能在全国甚至世界上被人家确认和选上,实乃三生有幸,怎么还会无端怀疑呢?杜伟新之所以倾尽家财“获”证书,正是因为他太相信社会,太相信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机构和组织了。

 

但是这有错吗?不仅是杜伟新,前不久的那一场所谓的“共和国脊梁”评选,一些全国著名的歌星影星、企业家,甚至央视的著名节目主持人“买了证书”不也照样喜欢的屁颠屁颠吗?很多颁证的组织和机构在群众的心目中都是“上级领导部门”。群众信赖甚至迷信这些机构不仅是正常,更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这些部门却把群众的信任当成“人傻钱多好骗”了,这让人情何以堪?杜伟新倾尽家财“获得”了200多本证书,一点也不知的笑话。而值得沉思和痛心的是一个堂堂的法治国家,怎么会允许这么多权威机构和组织在社会上光明堂皇的招摇撞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