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告诉我“岗位匹配度”是个啥东东?

(2012-05-11 05:43:54)
标签:

杂谈

请告诉我“岗位匹配度”是个啥东东?

朱少华

27岁的黄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保险专业,目前在北京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她一直期望成为一名公务员。去年10月16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公开招录6名公务员。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黄红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考试、面试和体检,面试成绩和总成绩排在该局“专业监管岗位”第一名。就在她满心欢喜准备上岗的时候,接到了该局人事处的电话,“我被告知‘岗位匹配度不够,理由是性格内向’,被取消录用。”(据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和这位黄红同样命运的还有山东的岳太杉和郭华吉林的东。岳太杉被通知的理由则是“岗位匹配度不够,协调能力弱”。郭华东被拒绝的理由是“岗位匹配度不够,理由是年龄太小、工作时间太短”。这二位在笔试和面试中的成绩也相当不凡,岳太杉综合成绩排名第三;郭华东的成绩在综合岗位排名第二。但在这里无一例外地走了“麦城”。

在三位被拒绝录用的理由中,除掉性格特征等的理由外,还有一个听起来很新奇分析起来更一头雾水的新名词:那就是“岗位匹配度不够”,笔者查阅了公务员考试细则和百度百科,也没有发现这条词汇的权威解释。公务员考试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是不可能抵达终点的。但是这三位不仅过五关斩六将了,甚至出手之漂亮如“温酒斩华雄”。但是一些明刀明枪都过来了,最后竟然败倒在一种不知名的暗器之中。我们的公务员开始也像一场游戏,为了保证游戏的公平,不仅要有规则,更要严格执行规则。但现在却是参赛者遵守了,裁判者不仅不按规则出牌了,甚至吹起了黑哨,把游戏

变成了耍弄。

 

公务员的考试基本上分为两大块,一项笔试,一项面试。那么这个“岗位匹配度不够”到底是怎么样考核出来的?三位考生一头雾水,主持考试录用的负责人更是讲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同时在三位考生的考试过程中显露出的反常现象更令人费解。在考试结束后要进行录取前对身体检查,而初检结果却是:黄红转氨酶高,郭华东血小板异常,岳太杉血压偏高。三人不甘心,又分别从北京、山东、吉林动身,赶到西宁市复检,这次却奇怪了,他们全部合格并顺利过关。三位考生眼看胜利在望了,主持招录用保监局人事处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有一丝祝贺之意,反而一再强调:青海省工资待遇低,气候恶劣,工作条件艰苦,经常要出差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让他们考虑清楚。言下之意,更希望他们放弃这次机会。而这三人却还傻傻的表示能够接受,能够适应,完全有心理准。

 

笔试过关,面试优秀,“劝退”又无效。道道门槛都没拦住,最后就拿出来这么一个“杀手锏”了。 “岗位匹配度不够”,概念模糊抽象,无法考试,更没办法考量,而负责招录官员更是以“不做更多解释”面对社会。这里的工作人员何以如此的煞费苦心?其中是否存在着“罗卜招聘”的问题?这个“岗位匹配度不够”的“最终解释权”又在哪里?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