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不含“领导公务车” 拿纳税人“开涮”呢?
(2012-03-10 06:28:10)
标签:
杂谈 |
朱少华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此间表示,中国公务车采购目录符合WTO规则,并指出“目录中的公务车为‘普通公务车’,不包括‘领导干部公务车’”(据3月9日中国网)
看到这样的消息相信很多人眼都直了。原来我们常说的“三公”之一的公务车还有这么一个“法定分别”:普通公务车和领导干部公务车。而就在日前,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今后的政府采购的公务车将全部采用国产车,而且还把红旗轿车定性为省部级领导的专用车。几天过去,那些颂扬的评论文章还在网络上挂着,这边竟又来了个365度大回环,所谓公务车采购目录中的公务车并不包括“领导干部公务车”。而这话的潜台词更明明白白,政府采购中的国产车只是提供给那些“普通公务车”,而“领导干部公务车”当然还是奔驰、奥迪甚至宝马了。
更让人不明白的是李毅中在做上述表态时并没有对“领导干部”作必要的划分,没有划分也就没有区别。省长部长市长厅长属于“领导干部”,县长、区长、科长甚至一切带“长”都可以算着“领导干部”。如果按照这样定性的话,我们的公务车大可不必规定什么国产了,因为在我们的政府机关特别是市县级以下政府机关,绝大部分的公务车也就是“领导干部公务车”,而“领导干部公务车”也就是所谓的“普通公务车”。如果要去掉“领导干部公务车”,真正的“普通公务车”其实并没有几辆,何必还这么大动干戈的下文规定呢?
在这样一道命令的鼓励下,往后领导干部需要购买坐骑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向世界名牌看齐了,而单位里面要想购买进口车只需有领导签字“工作需要”不就得了。如此,这样一个公务车国产化的政策不仅对控制三公起不到丝毫作用,更会促进我们的公车进口化,高档化。
老百姓痛恨“三公”,国家和社会想办法甚至千方百计的想遏止“三公”消费,力挺国产化,目的就是希望把我们的公务车(当然包括领导干部公务车)支出降下来。而现在八字刚刚来出了一笔又停止甚至倒了回来,这像是戏弄国人的神经,更像是拿纳税人“开涮”。我们反对公车浪费,也就是反特权,反领导干部的特殊化,而如此一来,在公车采购上也不能把领导干部用车混为“普通公务车”,这到底是怕欧盟抗议,还是怕我们的公仆们坐国产车太委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