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程的要求就是“起码”?
(2011-09-28 16:55:31)
标签:
杂谈 |
政府工程的要求就是“起码”?
老鬼
最近,有广西梧州市民打电话向媒体投诉称,当地的交通干线桥梁“桂江一桥”经过了近一年的整修重新开通,结果大桥路面竟然出现了裂缝。裂缝让桥面看起来呈波浪状,驾车行驶感觉像是在骑马。施工方解释说,而之所以这么粗糙完工,是市政部门要求必须抢工期,6月5日必须通车。梧州市市政管理局局长梁冰说,“通车”是力保的关键。梁冰说:“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据9月28日北京晨报)
这真是个奇怪的逻辑,一座如此重要的桥梁,既然已经需要维修了,就要应该按照科学要求一丝不苟的认真完成任务,不然下大功夫维修等于没修。但是这里加铺沥青“马蹄脂”的材料稀缺,桥面裂缝历历在目,甚至连整体验收的还未能完成,也可以说整个大桥的安全隐患还没有完全排除,这时候却通车了。这起能保证大桥的安全?政府负责人却还大言不惭的说“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这样为了“黄道吉日”不惜拿安全当儿戏的行为还谈得上什么“责任心”?“起码”本是人们要求事务的底线,甚至也就是“凑凑和和”的意思。这里却成了政府部门的“第一标准”,这叫什么“有责任心的政府”?
我们社会历来有把重大工程当成“节日祝贺”“好日子献礼”的传统。虽然我们还不知道6月5日有什么重大意义,但从市政部门的要求上可以断定这个日子不同凡响。但是日子归日子,工程归工程。选日子谈不上科学性,而工程建设却一点也马虎不得。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正可谓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岂能急急忙忙、匆匆而就,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而在这上面我们一些地方吃过的亏还少吗?2007年11月25日,正在修建的山西侯马市西客站两层候车大厅坍塌,事故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向2008年“5.1”献礼,赶工期所致。而著名的湖南“凤凰大桥”的倒塌原因也是在“献礼赶工期”上。日前青岛胶州湾大桥举行通车仪式,大桥上的有很多隔离护栏的螺栓都没有拧紧,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安装隔离护栏,这也是为了“赶个好日子”。
工程不顾质量只强调赶工期,赶在某一个好日子前竣工典礼,其实就是一种哗众取宠,喜搞花架子的私心在搞鬼。为了能在这一天准时典礼,能在上级领导和群众面前大“秀”一番,该需要一个月完工的,半个月就要完成,小工程往后推,附属工序先让路,如同这所大桥,不管怎么样只要当天能通车就行,甚至通车过后再还修也无关紧要。这儿也就是政府负责人所说的“起码”。换言之,更就是“凑凑和和”。官员把“起码”当成了标准要求,这不仅是一种工作上的敷衍了事,更是在责任心上“自废武功”。工程方要求的仅仅是“凑凑和和”,施工方能会有什么样的责任和态度?正是因为“起码”形成了这样的大桥。而时下不少地方出事的大小工程,其中无不有这种“起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