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南”有了 人们更找不到“北”了

(2011-09-07 19:06:14)
标签:

杂谈

“指南”有了人们更找不到“北”了

朱少华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据9月7日新华网)

 

自从出了个“彭宇案”眼见得扶不扶摔倒老人的问题已经逐步形成了社会问题了。虽然说现在社会公德和人们的道德观念“滑坡”的厉害,但像扶起老人这种举手之劳还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但是让人异常纠结的是扶起老人简单,而要干净脱身却麻烦多多。给更多的事例表明好事做过了不仅难得一句谢谢,还有可能被反咬一口,成为肇事者,不仅要上被告席,还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过去只听说死人身上有“鳔胶”,沾上就要“掉毛”。现在却是摔倒的老人身上也有“鳔胶”,不仅要“掉毛”,更有可能要“大出血”。扶老人不仅成了“技术活”,更成了一种“高风险作业”。而卫生部的这个“指南”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出台“指南”当然是好事,可看看这样的“技术指南”却让人更找不到“北”了。

 

就这份“技术指南”来说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操作水平”都是相当高的。老人摔倒在地,是腿脚不稳摔倒还是突发疾病到底,一般群众很难分清,至于当时神智是否清醒更只有其本人心中明白了。“指南”要求人们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等,问题又回到原点了,这些工作谁来做?仅靠外观分析又怎么能断定摔倒老人是无辜还是在“钓鱼”?如果老人神智清楚,或认定其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这又是废话。谁来护送?扶起都可能被讹到,假如再送老人就医甚至出现了意外,当事人更有可能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至于“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等等,别说这里面更蕴藏着巨大风险,就“技术含量”来说也可能只有120急救车有这样的水平了。

 

这个“技术指南”并没有真正的“指南”,现在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关键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勇气和胆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讹人的无风险”和“救人的冒风险”。一些人为什么敢设圈套坑人害人?就是能讹到就财源滚滚,讹不到啥事也没有,顶多受周围人骂几句。如此无本万利又没有任何风险的事情,难怪有些人会趋之若鹜?因此,现在要“指南”的不是社会和善良的群众,而是要修订一项法律对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特别指出,胆敢恶意设置圈套坑蒙见义勇为者,一旦事实清楚真相大白,不仅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更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把这种讹人的风险加大到蹲监坐牢的程度,一些人还敢那么心存侥幸吗?当“天下无贼”时,我们还有必要把钱包踹的紧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