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燕”在中国何以炼成“七十二变”?

(2011-08-28 15:32:00)
标签:

杂谈

“白燕”在中国何以炼成“七十二变”?

朱少华

8月27日,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马来西亚只出产白燕,没有所谓“血燕”,并表示马来西亚警方已查实两名假冒官员的真实身份,将对其将提起诉讼。根据马来西亚法律,两人或被判处监禁。同时马方还认为,鉴于目前马来西亚销往中国的燕窝出口量远远小于市场上的实际消费量,对“假燕窝”还需要一定的科学手段进行甄别。(据8月28日新华网)

 

这就很奇怪了,马来西亚的“白燕子”飞到了中国不仅变成了“血燕”,更能够如同孙悟空一样,身形一晃就化成了数不清的“血燕”,从杭州飞到浙江的各个地方,又从浙江飞往全国。一时间市场上到处都能买到马来西亚进口的价格更是昂贵的“血燕”产品。不过这回算是“大穿帮”了。好不容易举行个新闻发布会,原想让马方官员“亲自现身以正视听”,却没想到连那些“以正视听”的官员都是假的。而现在“笑话”更大了,商家们口口声声是大马进口的“血燕”产品,可马来西亚并不盛产“血燕”,所谓的“血燕”更是无中生有。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马来西亚销往中国的燕窝出口量还远远小于市场上的实际消费量。这也就是说,人家可能就出口一只“白燕”,而我们这里却有十个人都买到了“正宗进口”的“血燕”,谁能告诉我这些“燕子”都是从哪里飞来的?

 

“出口量远远小于市场实际消费量”,这样的现象似乎根本不合符逻辑。但在我们这里却是很自然的现象。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估计,现在全国茅台酒消费量几乎超过茅台酒厂生产量的两倍以上,这些茅台酒又是从哪来的?结论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商家“造品牌、创名牌”的本事没有,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本事却举世无双。而像这种以假乱真、冒充进口产品坑蒙消费者的行为又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把“白燕”染成“血燕”,既增加了燕窝的神秘又大大提升了它的含金量。靠着每年仅有的60吨左右的进口量当然远远不够他们的发财需要。于是,奇迹就这样发生了。据悉,在“血燕”问题曝出前后,全国大部分省市市场上都能买到标榜“正宗进口”的血燕产品。按照估算,这么大的市场占有量,别说是60吨的90%,就是100吨也无法将市场上的样品柜摆满。其他的“血燕”是怎么来的?毫无疑问是“孙悟空的毫毛变的”。

 

冒牌产品充斥市场,产品质量又出现严重的问题,当我们市场的燕窝产品面临危机时,依靠燕窝出口创汇的马来西亚慌了,而我们国内的商家们比他们更慌。马国和他们的商家们担心的是出口量受损,而我们的商家们担心的却是不义之财难发了。老话说,“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马来西亚的那两个假冒官员之所以能光明堂皇的来到杭州,又能在高档酒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并在社会上产生轰动,这正是“家贼”与“外鬼”通力合作,为了能够继续期满消费者,更是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上演的一出好戏。只不过这台好戏演砸了,穿帮了。

 

现在马来西亚在决定要严惩假冒官员案的同时,希望我们能反思“出口量远远小于市场实际消费量”的问题,并认为我们有必要采取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假燕窝”进行一定的科学手段进行甄别。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在我们的市场上实际拥有更多的假冒伪劣燕窝,而仅靠他们从源头上严管是难以杜绝的。必须要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齐抓共管。事实上,燕窝的源头虽然在大马,但绝大部分市场在我们这里,我们社会遭受的伤害,群众直接蒙受的损失,都是远远在马来西亚之上的。因此,在大马严惩假冒官员的同时,我们不妨利用这一条宝贵的线索,顺藤摸瓜,查查我们的商家,看看马国的这些“白燕”都是经谁手染成“血燕”的,更要看看谁有这么大的神通,能让为数不多的“白燕”便成了成千上万的“血燕”,并飞到了全国各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