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票门”背后的“里子”和“面子”
(2011-08-28 05:57:27)
标签:
杂谈 |
朱少华
24日,网友“蕊Somnus”在微博中曝光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发“红头文件”向张学友演唱组委会索取270张免费门票,并配发了文件图片,被网友冠以“索票门”,引发争议。(据8月27日齐鲁晚报)
正如一位网友跟帖所说,见过厚颜无耻的,但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一张演出门票少则数百元,多则两千多元。作为一家地方公益组织一次就明目张胆的要数百张。理由不仅光明堂皇,大言不惭。更是用上了部门的“红头文件”。这样的索要那还是什么“申请”?俨然就是在命令,更是在强取豪夺。地方团体何以如此大胆?这里面不仅有一种“地头蛇”的江湖风气,更有一种特权意识。
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国内演出票价高昂的根源。一个公益团体就通过红头文件所要这么多门票,那么地方政府其他部门呢?有红头文件的要,打个电话,写个条子或是干脆派人登门所要的有没有?演出的门票是有限的,而这些部门的贪婪的欲望却是无限的。演出公司为了保证收入,必然会把这部分亏损转嫁到出售的票价上,吃亏的只能是那些歌迷、粉丝及普通的观众。这也就是这份索票的红头文件背后的“里子”。
应该说用“红头文件”索要门票还算“文明”的。因为公益组织必定不比位高权重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给你是“面子”不给你你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用“红头文件”光明正大的提出“申请”,让人家“批准”,这里面既有一种“公事公办”的味道,更是在“自降身价”,给了演出部门一个十足的“面子”。使演出单位虽然“出了血”,却也显得很“光荣”,很有“尊严”,心里虽然委屈,但面对这样的“申请”要比对那种盛气凌人的索要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