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禁公务员当代表听证会就“正”了?

(2011-08-25 05:55:48)
标签:

杂谈

禁公务员当代表听证会就“正”了?

朱少华

如何保障听证不变成“走过场”,广州将有明确的地方规范。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试行办法》规定,若公众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征求意见稿意见分歧较大,应该组织听证会,从公开报名人群内遴选的听证代表不得少于代表总数的2/3,而公务员不得被选为听证代表。该《办法》将于下月1日正式实施。(据8月24日南方日报)

 

如今的听证会似乎已经成了“走过场”“通报会”的代名词。以至于日前某市要举行听证会竟然找不到人了。不怪老百姓们“觉悟”低,委实现在的听证会太虚假了。一些听证会会前说得好听,会上也激动让人心,但最终的结果却太伤人心了。代表们集聚一堂本来是为群众的利益代言的,但到这里却只能听言,只能举手,只能同意了。不管代表们意见如何,哪怕吵得天翻地覆。那边还是该怎么办怎么办,既定方案如同板上钉钉。该涨价的一分不少,该通过的同意不同意都通过。所谓的听证会代表往往会“被代表”。而所谓的代表权益也就是“陪太子读书了”。这样的听证会名为听证实则毫无意义,以至于有人一听说让其参加听证会,就推脱说,很忙,要给小狗抓痒呢。

 

听证会沦落到现在的地步,主要问题并不是代表名额分配不公,也不是群众代表们文化水平低,不懂得“参政议政”,更不是因为有了公务员参加。而是我们听证机关的“听证意识”,可以说有不少听证机关举行的听证会,压根就没想过能在听证会上听到什么或改变什么。就是把听证会当成一种工作上的程序,一个过场。甚至也就是一个“意思意思”。于是开会就是“面子”,听证就是扯皮,面子光彩了,一切烟消云散,你有你的千条计,我还是我的老主意。这样的听证会经过的太多了,老百姓也审丑疲劳了。大家也都提不起来兴趣了,听证会就落到了今天姥姥不疼奶奶不爱的地步。但是总的来说公务员并不是导致听证会不公的主要矛盾。

 

要让听证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听证会”,除了加强听证机关的听证意识之外,就是要建立健全听证会的监督机制。一些听证会之所以“听而不听”甚至草草收场,就是因为听证机关有恃无恐。听与不听一个样,改与不改一个样。代表的意见不管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都没有制度约束,更不会受到什么惩处。这才是问题的症结。而听证会本身就应该听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禁止公务员当听证会代表于理不通,于法更不容。公务员人群同样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凭什么剥夺这个人群的听证资格?把听证机关的作风改变过来,听证代表范围越广,越能代表群众的利益。同之,如果听证机关的作风不改变,监督机制不健全,还是我行我素,即便听证代表全部来至于最基层的群众之中,一切还是无济于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