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零容忍”成了“万容忍”?
(2011-08-09 19:23:41)
标签:
杂谈 |
当“零容忍”成了“万容忍”?
朱少华
本月底开始,大中专学校就要陆续开学了。最近,一些同学向媒体投诉,说自己专升本的时候,被迫交了1万块钱的捐资助学费。这位同学说:“ 我是湖南长沙民政学院的学生,专升本考取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每个专升本的学生必须交纳1万元的捐资费,让我们开学的时候,还要签一个自愿捐赠协议。”湖南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日前接受电台的采访。当被问到有学生专升本时被迫捐1万元时,李让恒反问“这个事很重要吗?很大的新闻吗?”,坚称1万块钱不算大事,不是很大的新闻。(据8月9日中国新闻网)
一万元钱算不算大事?那要看是谁在说话?是说的什么话?对那些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富翁来说,一万块钱可能就是一顿饭钱、一个红包、或逛夜总会给小姐的小费钱。而对于一个贫困的市民和农民家庭来说那就是一笔巨款,就是全家人一年甚至几年的总收入。像这样的一个家庭把孩子送到高等学府已经不易,而现在除掉应缴纳的学费之外又要再交一万元的“捐资费”,这对于这部分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而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却认为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这不仅是在姑息容忍,更是在默许甚至是支持。既然认为一万元不是什么大事,那学校干嘛还要强逼学生每人“捐资”一万元?国家为什么还对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乱收费?何不干脆规定一万元以内的乱收费可以“粗略不计”?
从官员对一万元不屑一顾的态度来看,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国家关于违规违纪的底线早已不存在了。这种无底限的容忍度更远远不止政策和制度。就拿贪污受贿的立案标准来说,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贪污、受贿案的立案标准是5000元以上。但是现在一些地方别说5000元,就是三万五万都很难引起注意。更有的甚至已经把一万两万的受贿当成平常的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了。因为这样的现象仿佛已经得到了监督部门的默许,也就是一些地方腐败的风气愈演愈烈。甚至还有人编了段子:当上公务员,有权就有钱。一万两万不算酷,十万八万才上路,三五十万有进步,一两百万才叫干部。贪污受贿是这样,违规违纪就更谈不上底线了。像高校收取这样的“捐资款”,无疑都是“集体研究,班子决定的”。而每个学生才要区区的一万元就更不足挂齿了。
不管是对腐败现象还是对这种违章违纪行为,中央和各级政府监督部门历来主张要“零容忍”。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小就有大,很多腐败现象之所以最后形成巨贪,走上不归路,就是有一百二百到一千两千,以至到一万两万直至成百上千万的收入囊中的。而违纪现象更不可小视,一个学生一万,那么一个学校是多少?在学生身上都能想出这种搜刮的点子,在其他方面又会打什么主意?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政府监督部门都应该“零容忍”的,但是现在不仅没有“零容忍”,甚至已经到“万容忍”了。有了这样的“容忍度”垫底,我们真不敢想象这里的教育部门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而这里的高校还受什么约束?他们还有什么违纪的事情干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