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醋协何以“醋意大发”?

(2011-08-08 18:50:33)
标签:

杂谈

山西醋协何以“醋意大发”?

朱少华

近日,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市面上的山西陈醋95%为勾兑醋,且大多添加防腐剂,这一说法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针对国内市场食醋安全的争论,多位食品专家表示,勾兑醋是以酿造食醋为主体,只要按标准添加,不存在安全问题。因为上述言论,山西醋协已经责令王建忠辞去副会长之职,8月6日,协会组织省酿醋骨干企业开会,与会负责人一致对王建忠严重不负责任的言论表示强烈的谴责。(据8月8日京华时报)

 

王建忠的一句话踢倒了山西省的“醋坛子”,也一下子使这位原醋协的“二把手”众叛亲离,就此还不算,乌纱帽也将要不保了。这位“醋协”副会长到底错在哪了?如果说是他的言论砸了山西醋业的牌子,损害了山西省食醋生产企业的名誉,但不要忘了,王建忠除了是山西醋协的副会长之外,真正的身份却是“山西金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山西省醋协的骨干企业。要砸牌子岂不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王建忠犯了什么弥天大罪直让食醋行业从上到下都是“醋意大发”、甚至同仇敌忾?仔细分析起来就能看出,王建忠“罪大恶极”的不是说什么“山西陈醋95%为勾兑醋”。而是一下子捅破了山西食醋行业的一个巨大秘密,并让全国媒体的聚光灯一起聚焦过来,让那些一直守护秘密的人一下子措手不及,使之落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如果不是王建中的言论,恐怕谁也不会注意到灶台上摆放的醋瓶里会有这么大的秘密。尽管专家说勾兑醋虽然和酿造醋质量差别很大,但如果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对消费者而言一瓶醋并不是单单质量这么简单,还有营养和价格。人们到超市买醋,认准的就是“山西”这个牌子,至于是“山西陈醋”或“山西老陈醋”却很少有人注意,而至于商标上有没有注明添加剂什么的就更容易被忽视了。别小看了这种忽视,甚至有数不清的食醋企业就靠这种“忽视”而生存的。据调查,进北京市场勾兑醋、使用添加剂的食用醋就占到了销售总量的80%,而其中就有7个产自山西的品牌。在这个“醋坛子”没有踢翻之前,市场上风平浪静,生产厂家尽管忽悠,消费者也不留意。可这起风波过去以后,消费者还会那样“马大哈”吗?显然不会。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建忠不是踢翻了山西的“醋坛子”,而是把一些中小企业的饭碗踢掉了。

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家都清楚,主要就是为企业服务的。这种服务当然包括“严守企业秘密”。而这些企业里面哪些是酿造醋的?哪些是使用醋精勾兑的?当然都属于协会里的秘密范畴。而很多企业可能就靠这种秘密存活的。可现在王建忠却一脚把这个秘密踢开了,尽管他事后解释“这是采访我的记者对行业不熟悉,对我讲的话的一种误读误报”。“我的意思是山西95%以上的醋是添加了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覆水难收,不管怎么解释都给公众发去了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绝大部分山西陈醋是勾兑的或添加了添加剂,而添加剂又是当前社会上的一个敏感词汇。从协会的角度来看,王建忠的这个言论就是“泄密”,甚至就是出卖。虽然现在山西醋协和质监部门不断发表声明,山西所产老陈醋产品安全可靠,不存在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防腐剂现象,可以放心食用。但从网络和社会的反应来看,买账的几乎少得可怜。

不用说这场“危急门”的“罪魁祸首”无疑是王建忠,“醋意大发”的山西醋协没有能力主宰市场就只有拿“叛徒”王建忠“开刀”了。给王建忠加上的“罪名”是:严重损害了协会的声誉,严重侵犯了我省食醋生产企业的名誉。但王建忠和很多人的心中都明白,这是气急败坏,更是在“杀猴儆鸡”,一个行业都自己的游戏规则,不按规则出牌,自然要“逐出山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