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智囊团”的专家就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
(2011-06-23 18:33:32)
标签:
杂谈 |
“形象智囊团”的专家就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
老鬼
昨天上午,首批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成员聘任仪式暨座谈会在行政中心举行。然而,会议刚开始,就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工作人员挨个跟媒体记者说:“专家说,在座谈会环节,如果记者在场,可能不好发言,所以希望在刘书记(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记者注。)讲话结束后,记者离场,座谈会环节就不要参加了。”(据6月23日广州日报)
举行城市智囊团成员聘任及座谈会,当然首先要尊重这些智囊团专家成员的意见,而这些智囊们上任后自然要放上“三把火”。但让记者们大跌眼镜的是万没想到“第一把火”就冲这记者们来了。因为有记者在,专家们就不能畅所欲言了,怕就怕记者们有选择性的报道,抹黑了东莞的形象。专家们的意见一出,让人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原来东莞的外在形象不佳,不怪人家的执政水平,也不怪人家有选择性的驱逐外来人员,耳管就怪记者“有选择性的报道”。换句话说,如果东莞发生那些不光彩的事情,记者们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能歪理正说,黑白颠倒,东莞哪会遭来这么多口水?
到底是“城市形象智囊团”,一句话惊醒梦中人。难怪现在很多地方都把记者纳入“防盗防火”的行列。想想也正是如此,一个城市要发展经济,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行政活动,有光彩的,有不光彩的,还有一些不宜公开的“好人好事”。如果记者能够识趣一点,尽量笔走龙蛇、妙笔生花,城市会多么的“一片大好”。就像日前的驱逐“高危人群”活动,明明是为了进一步加大路面防控和治安复杂场所,为了地域的清查整治。但到了记者的口中就变味了,加上媒体一渲染,网络一放大,东莞就成了“十恶不赦”了。对于这些,记者能从正面报道就报道,不能从正面报道干脆就不报道,何必哪壶不开提哪壶,尽往人抹黑呢?
城市形象智囊团为城市出的第一个主意竟然是“驱逐记者”,这不仅令人遗憾,更叫人担心甚至恐惧。也许正是由于这些记者的“不识趣”,一些城市的行政者和执法者才不敢太放肆,才有所收敛和畏惧。社会才有了公平和正义,老百姓才有了希望。如果按照这些专家的意见,会议不让记者参加,社会活动不让记者参与,甚至政府一切行政事务也拒绝媒体监督,这样想必一些人高兴了开行了,违法违纪现象更有恃无恐了,失职渎职现象也可以放心大胆了,甚至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更可以畅通无阻了。记者不报道,社会不清楚,城市形象也许好看,甚至没有瑕疵了,可那样的城市真实吗?而谁又会真正需要那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