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官员当成“政治待遇”的何止是“培训”?
(2011-05-06 16:11:57)
标签:
杂谈 |
被官员当成“政治待遇”的何止是“培训”?
朱少华
日前某大学举办了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培训的倒数第二天,缺课的学员有三分之一之多。而在培训结业仪式上,很多用公款出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已不知去向,培训结业证书都是让别人代领的。来自江苏宿迁某政府部门一位官员说,他前来参加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已经三四次,还有一些培训是在温泉度假村进行,吃喝、桑拿、按摩、泡温泉一应俱全。“去参加培训的都是有一官半职的人,很多人把这种培训当成一种政治待遇,正好借此机会休养,或者进京办事。”(据5月6日成都晚报)
官员的“政治待遇”有很多公开的“潜规则”,从开会、排座位、办公室摆设、小汽车档次、住房面积甚至招待客人标准,喝酒的价格等等应有尽有。有些“政治待遇”牵扯到“原则问题”,如参加会议的规格,审阅文件范围、出席会议的座位等,马虎不得。已有变动不仅让当事人尴尬,更容易让其他人产生误会。而有些“政治待遇”事关职权和工作,必须严格的遵守标准,而有很多业务上的工作本来应该归属于专业人员来办理,现在却也将此列为“政治待遇”了,甚至成了一种级别的享受,比如这个干部专业培训问题,不仅会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更易于产生严重的腐败。官员在“政治待遇”上的“误会”,其实就是一种私欲的膨胀,一种假公肥私的具体体现。
专业的干部培训,本就是想经过培训造就一批专门的人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如这个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但要担任这个新闻发言人就需要一定的干部级别,更是因为新闻发言人角色的特殊,受关注率高,“政治味道重”,于是,这个职务也就成了达到这个级别官员的“政治待遇”了。把培训当成“政治待遇”,甚至当成乘此机会休养,或者顺路进京办事,怀着这样一种心态的官员最终能培训出什么结果,又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什么作用可想而知。在不少机关里都有这样一种现象,适应专业工作的人达不到一定的级别,“享受”不到专业的培训,而达到级别的人很多,参加过培训的,甚至参加过多次培训的人却还是无法胜任专业工作。问题的关键也正是在这里。
更为怕的是,现在的干部培训班已经从学习培训逐步向休闲享乐方向演变,因为这些培训基本上都是公费报销,学员更都掌握着一定的实权,费用高低根本不是问题。所以现在的培训班不是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著名旅游城市,就是在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在生活享受上更是极尽奢华,吃喝、桑拿、按摩、泡温泉等样样俱全,有的培训班甚至还专门招揽一些小姐、三陪女为学员们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的一些培训班实质上就是公款旅游团,公费享乐班,甚至是一种明目张胆的集体腐败活动。被官员当成“政治待遇”更远远不止形形色色的培训班。一些所谓的学习、参观、考察甚至年会等,也都是在打公费享乐的擦边球。因此,对这些华而不实的培训班需要正本清源,而对这种所谓的“政治待遇”我们也有必要反思和厘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