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广繁体字要不要恢复“羽扇纶巾”?

(2011-02-14 20:45:25)
标签:

杂谈

推广繁体字要不要恢复“羽扇纶巾”?

朱少华

简化字用了几十年,除了古书和一些书法作品,人们难觅繁体字踪迹。不过前天下午,被称为“千分大考”的复旦水平测试,语文第一题就是辨别繁体字书写错误,让不少考生干瞪眼。有人感慨这些字“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知道用得对不对?”无独有偶,去年12月武汉大学国学班招生考试,也传出考生们被满纸繁体字考题吓蒙的消息。而昨天,黄征等15位江苏省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给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繁体字“扫盲”,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不论文理科,都要学一年的繁体字和异体字。(据2月14日现代快报)

 

一句流行语说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叫聪明”。而如果把这句话的意思颠倒过来说那就应该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就是愚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的政协提案,无疑就是人为的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谁也不否认我们中国的繁体字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文字总归是文字,可以当成书法艺术欣赏,可以当成一项学问来研究,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记录的工具。是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广为使用而不可缺少的一项工具。抛开文字的使用功能而谈文字,就注定了其“浮云”的下场。

 

我们的文字从诞生那时起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从最初的甲骨文但现在进行了多次的简化和改进。古人之所以要改进和简化它,就是为了更好的辨认,更好的书写,更好的使用。从建国初期最后一次简化和改进后,人们已经使用了半个多世纪,不尽早已习惯,也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而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不认识繁体字了。而这种陌生也同我们古代服装及多种文化一样,被淘汰甚至被遗忘也是一种必然的规律,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应该说如今一些学校考试用一些繁体字考核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荒诞。

 

书法用繁体字,那是一种艺术。我们可以欣赏,也可以为了提高欣赏水平来自修一些古文字知识。但决不能把今天的简化字推倒重来,再去学习推广繁体字。因为这样的成本我们付不起,更是毫无意义。如同古时候的服装一样,我们都可以当成艺术欣赏,在影视作品中使用。但这种欣赏绝不是要我们去学习推广开来。现在要中学和大学生“扫盲”,甚至还让大学生不论文理科,都要学一年的繁体字和异体字,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作用和实际意义?我们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难道还要我们今天的学生都打扮成“羽扇纶巾”唐伯虎和梁山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