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告》成“牛皮癣”能唬住谁?

(2011-02-09 16:21:21)
标签:

杂谈

《通告》成“牛皮癣”能唬住谁?

朱少华

2月8日,正月初六,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还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氛围,村头电线杆上在前一天贴出一张宫集镇政府的通告,敦促组织、携带儿童外出乞讨(黑话称为“带香”)的人在10天内向公安机关自首,否则严惩。媒体记者在近日被称为“拐卖虐待儿童乞讨据点”的村庄,暂时没有发现残疾儿童,村民也觉得拐卖虐待儿童乞讨的人近年来在不断减少,但前村支书称,以前确实曾有村干部出门“带香”。(据2月9日东方早报 )

 

2月7日关于宫小村残疾童丐的新闻刚刚挂上网络,不到24小时,当地就发布了“调查报告”,“报告”声称并未发现当地有虐童现象,与此同时,《关于严厉打击组织、携带残疾儿童外出乞讨的通告》也爬上了电线杆,《通告》要求组织、携带残疾儿童外出乞讨牟利者十日内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否则严惩。这样的反应速度和工作力度让人不得不佩服。按说当地有这么强有力的工作态度,这个缺德带冒烟的拐骗儿童充当童丐的问题早该遏制并杜绝了,但是看看现状非但如此,问题却愈演愈烈,现在不仅宫小村有,而且已经辐射到周边乡村,甚至已经形成了几乎是产业化的规模。难道这里的人都是聋子不怕累?都在拿手铐、法律当“儿童玩具”?

 

 在这个宫小村里,“带香”“香主”看来都是公开的秘密,村干部们不仅清楚明白,有的还直接参与,甚至本身就是“带香”和“香主”。而像类似于拐卖儿童逼迫儿童乞讨的问题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估计他们心里更清楚。因为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香主”在广州被判了8年徒刑,到现在还蹲在大牢里。但是这里的人似乎还是感到大牢离他们很远,不仅神情麻木,甚至对“带香”“香主”现象早已经司空见惯了。那个爬上电线杆的通告尽管语句严肃,言辞犀利,而在这里的人们心中大概和街头巷尾张贴的“牛皮癣”广告没有两样。而话又说回来,严厉打击组织、携带残疾儿童外出乞讨是一项非常严肃,更是艰苦细致的的工作,现在却沦为一种像“牛皮癣”一样的“通告”,不说这样的方式极不严肃,甚至像应付差事,就是这样的通告有多大的威慑力?

 

这里的拐卖虐待儿童乞讨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村干部也沦为“带香”“香主”?正是因为许多年来这里打击和治理工作态度暧昧,甚至“习惯成自然”。官方的暧昧态度也让老百姓的价值观产生了偏差。只要能挣钱,会偷的也会跟着偷,会骗的跟着骗。有残疾孩子的带着孩子沿街乞讨,没有残疾孩子的坑蒙拐骗甚至人为的制造残疾儿童也去“发家致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能,为荣。而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这种缺德犯法的产业做大做强,甚至闻名一方,“示范”一方。如此是非颠倒也正是因为政府的通令,甚至国家的法律在这里都成了“牛皮癣”了。现在这里还在希望“牛皮癣”能让那些不法之徒10日内自首,不仅是天真,更是一种荒唐和愚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