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世上只有机关好 机关的孩子就是宝?
朱少华
在广东省昨天开幕的人大会议上,代表报到时都收到《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有代表发现,按此预算,省8所幼儿园一年花费超过6863万元,比去年有所增加。早在7年前,就有省人大代表指出,用省级财政供养幼儿园极为不合理,因为机关幼儿园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让少数人受益。近年来,多位代表再次提出,这些幼儿园应该像其他幼儿园一样,回归社会。(据元月23日新京报)
同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他们的下一代更不应该出现任何形式的三六九等。但就因为父母工作的单位不同,让孩子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饱尝社会的不公了。机关幼儿园几乎每年都能得到地方的大批资金投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与其他幼儿园必然有很大的区别,而这种教育的不公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常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样的不公也就是人为的在造就起跑线的不公。所有的这一切就是因为这些幼儿园戴着机关这样一个“黄马褂”,甚至成了权力的“嫡系”了。
对于机关幼儿园能享受到政府财力的大力支持,官方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答曰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幼儿园是相关机关的一个附属事业单位。在没改革事业单位之前,按现在体制,这些幼儿园的运作就会像其他附属事业单位一样,使用财政资金进行运作。也就是说机关人属于财政供养,他们的孩子也就“理所当然”的归财政养活了。但话说回来,纳税人供养机关人员理所当然,因为政府要靠他们运转,社会和公众要靠他们提供服务。这也应该看成是社会和纳税人的一种购买,可购买机关人的劳动和服务理所应当,但他们的孩子学习成长凭什么也要公众购买?纳税人的资金既然可以购买他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什么不能花在其他人的孩子身上?
机关幼儿园问题由来已久,年年预算出台年年饱受非议,但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减少或停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机关幼儿园的公共支出费用之所以坚挺不能不说与其背后机关人权利的坚挺有关。谁都知道,机关也就是官员的天下,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孩子谋利益,而且还有“事业单位”当挡箭牌这是多么的美妙。这种“福利”就是一种取之于大众用之于少数人利益,也是一种典型的权利自肥现象。官方认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似乎现在难以改变。但是凡是不合理的问题一时难纠正起码应该“逐步改变”,但是这个问题不但没有“逐步”,还在连年上升,这不是权力作怪又是什么?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因为幼儿园发展严重不平等,几乎所有地方的机关幼儿园都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并不是老百姓都偏爱于“机关”二字,实在是让孩子在这里能“沾上大光”。这里不仅师资力量雄厚,各种生活设施学习条件更是优秀。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所办的幼儿园条件就大相径庭,不仅收费高,其他所有条件都无法和机关幼儿园相比,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人家有强大的财政支持。这样的现象不仅有损于政府的公信力,更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样是国家公民的孩子,同样是纳税人的下一代,政府却有意把机关幼儿园当成了“特殊公民”,难道机关的孩子就是宝,社会的孩子就是草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