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不该是一个包袱

(2010-12-16 18:00:57)
标签:

杂谈

“感恩”不该是一个包袱

老鬼

十多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被困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为救学生一名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复旦学子的冷漠寒了网友的心,高校学子对待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引来网上批评如潮。甚至有网友认为:中国走到该重读鲁迅的时候了。(据12月16日中新网)

 

为什么要重读鲁迅?那就是让学子们学会感恩。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人家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们的。按照我们习惯中的做法,大学生不仅不该马上还回学校,而更应该痛哭流涕,守在恩人的身边,为其“披麻戴孝,抬棺下葬”。甚至还可能远赴恩人的家乡,充当恩人父母的儿女,为其敬孝,并养老送终。这样也才符合我们传统上的“涌泉相报”。也才符合我们的感恩道德。但是,这几位获救的大学生脱险以后,不仅没有人们习惯上的感恩和悲痛欲绝的行为,竟然马不停蹄的还回了学校,各忙各的事情,仿佛完全忘记了恩人死骨未寒。这确实有点大逆不道了。

 

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上的感恩就是把恩情变成一种包袱,初拿到手不仅要供奉为尊,更要念念不忘小心翼翼。因此在我们传统的感恩文化中,一些哪怕为感恩耗尽一生心血的事情也被人们当成“经典”。如有人为了守护救自己战友的坟墓,终身与坟墓为伴,至始至终。有人为了报答救人者,改名换姓,甚至替救自己牺牲者供奉父母,颐养天年。这些行为可以称为我们传统感恩上的典范,但现在看起来这样的感恩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位民警在形式上看来是为了保护大学生牺牲的,但实际上却是他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种“殉职”。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看,他的牺牲是高尚的,也是应该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这话虽然刺耳,但话慥理不慥。

 

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过是没有把感恩变成一种包袱,而是放在了自己的记忆里,以迫使自己尽快的静下心来,摆正心态,适应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大学生们也并不是像社会传闻的那样,冷血和漠然,他们不仅自发的在校园里举行悼念活动,还将派代表赴安徽参加张宁海的追悼会。应该说大学生这样处理感恩的行为和心态,不仅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性格和作风,也是一种进步。把感恩变成一种包袱,虽然很传统很人性,却能严重影响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会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这样的思想和心理负担严重的会影响到人的一生。大学生改变了这种做法,也许有人可能有点行为和言辞不当,但这和“太冷血”“不尊重生命”没有关系,社会更不该给他们强施加道德的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