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捐款遭贪又让政府慈善公信力受到重创

(2010-10-19 17:35:58)
标签:

杂谈

捐款遭贪又让政府慈善公信力受到重创

老鬼

昨天,在湖州轰动一时的汶川地震捐款被贪污私分一案,在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公开二审宣判。二审维持一审对四人贪污、受贿部分的定罪量刑。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孙水荣、织里镇民政科科长陈国荣、织里镇财政站站长韦竹根、织里镇民政科科员沈梅英分别判处12年6个月至16年有期徒刑。4人同时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没收财产等附加刑。(据10月19日现代金报)

 

对于我们的慈善事业,不少年来社会上不断发出呼吁,慈善事业应向发达国家学习,推向社会,允许民间组织参与和监督慈善,让国家的慈善事业公开透明,特别是善款的收取和去向,这些无论是捐款人还是被捐赠人都是极为关心的。一定要让捐款人、被捐赠人和全社会都明明白白。但是遗憾的是虽然民间的反响很大,政府主管部门却一直态度暧昧。这也是造成我们社会对慈善事业热情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人们并不是怀疑政府一手包办的慈善就一定会产生腐败,但是,如果面对大量现金的存在,运转程序又不透明,同时更缺乏监督的就必然会产生猫腻。而这次发生的这样一起“窝案”,只不过对这种现象的一个“麻雀”而已。

 

在这起案件中我们看到,出于对灾区的关爱,地方政府阻止人们向灾区献爱心,武装保卫、民政、财政等部门都到了,但惟独缺少监管部门,更没有民间的组织和人员参与,这样的捐款面向的虽然是社会,但内里却完全是政府部门的人把持。人们只有想捐款箱投币的权利,而对到底收取了多少捐款?这些捐款会通过什么渠道送到灾区?甚至捐给了灾区什么部门什么人等,却没有任何过问的权利。因为没有人监督,以至于捐款把箱子都塞破了,却没有人知道捐款总额是多少?更没有人知道捐款的去向。这样的案子也许是“个案”,但却是全国许多地方慈善捐款的一个缩影。

 

正是因为这种缺乏监管和不透明,使得许多慈善捐款者心有余悸,放心不下。有人为了避开这些可能出现腐败的环节,索性亲自驱车前往灾区,把善款善无直接送到灾民的手中。更有许多富豪不愿捐款。有的人甚至说,不是我不愿捐款,而是慈善部门不能保证善款真正能到灾民的手中。与其被一些人用去买小车,盖楼房,甚至贪污挪用起来,不如我们自己消费。这话虽然说得难听,但话糙理不糙。在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地民政部门挪用善款大建办公楼,甚至干部别墅。某地利用捐赠的汽车以权谋私。而有数字表明,在汶川地震中仅有4.7%捐款人了解款项用途。同时,善款流失现象更是惊人,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挪用救灾款”的新闻多达6万多条。每年审计报告一出来,就会发现“挪用救灾款”都是里面的重头戏。2003年,仅云南一些部门挪用挤占的善款就达到4111万元。大量的善款善物甚至被当成“唐僧肉”骗取、截留、挪用和侵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慈善管理机制必须改革,而监管机制必须加强了。现在的慈善许多都是因为政府包办而导致了公信力下降,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吸收社会的力量,民间的组织参与管理、监督甚至兴办?在国外,90%的慈善机构都是民间机构所为,我们现在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只有几万人,而美国却是几百万。在发达国家,捐赠人哪怕捐赠一根铅笔都能很快找到受助人,而在我们这里大慈善家陈光标甚至都搞不清他的善款的具体去向。现在不是我们社会的人缺乏爱心,不热衷于慈善,而是这种糊里糊涂的慈善让很多人心寒了。而要改变过来,就必须让阳光照进来,让监管的眼光无处不在,慈善最需要的就是干净纯洁,稍有不纯,慈善就会变质,人心就会变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