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了陈光标的“死”,那就学学陈光标的“活”吧
(2010-10-08 17:13:26)
标签:
杂谈 |
学不了陈光标的“死”,那就学学陈光标的“活”吧
朱少华
“发现我乘车上下班,一次奖励一万元”,9月曾承诺死后全捐50余亿人民币财产的“中国首善”陈光标,昨日在微博上发布三张自己骑自行车上班的照片,同时邀请广大网友进行监督,发现自己乘车上下班就奖励一万元。“说到做到!”陈光标说。(据10月8日环球时报)
陈光标的“死”的不好学更多的人也学不了。自己好不容易奋斗一生挣来了万贯家业,到死了却要将此全部捐向社会,就是自己愿意,老婆也不一定答应。就是老婆答应,还有儿子孙子。有许多人别说到死全部捐献出来,就是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要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紧紧的。有的人很想学,但一辈子甚至还没有攒够自己花的,更别说还捐给别人了。这陈光标的“死”确实不容易学,但陈光标现在又立出了一个“活的标杆”,不仅富豪们可以轻易学得,就是平民百姓更是举手可得的。
在城市里生活的最头痛的就是出门难。现在虽然车多了,路宽了,但堵车塞车却越来越平常了。为了自己更方便,富豪们买起了各种各样的高档汽车,一般都市白领也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按说这样一来交通现状该改观了,但是非但没有,交通堵塞现象却越来越严重。而与交通现状成正比的就是人们的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也来越多。这些现象虽然与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有关,但却也不能不说就与我们的“汽车依赖症”有很大关系。一些人情愿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塞车上,而不会选择步行或自行车。一些官员在“无车日”里挤公交或骑自行车,但一过这一天,上下班哪怕只有举步之劳,也必须车接车送。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汽车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成功身份的标志,反过来自行车也成了一个“丢人”的代名词。但岂不知正是为了这一种虚伪的标志,却搭进去大量身体健康的成本。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骑自行车的益处几乎人所共知,首先是方便快捷,几乎不会受任何交通堵塞的影响。其次就是在方便自己的同时锻炼了身体,长期骑自行车生活工作几乎不可能再患“三高”病症。对恢复身体健康更有立竿见影一样的效果。而更主要的就是节能降耗,减少排放,低碳生活。这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正在提倡和永远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