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博 要“周游列国” 更要当“送经上门”
(2010-05-03 17:06:56)
标签:
杂谈 |
看世博
老鬼
也许对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观点,参观世博也就是参观欣赏世界各地千奇百态世博会场馆,不出国门就能尽览全球风情了,目的似乎也就是“到此一游”。这样观赏世博的观点不能说不对,但至少很不全面,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世博场馆只能说看到了世博的皮毛,而远远没有接触到世博的内涵。对于真正的参观者来说,不仅需要参观,更需要学习和研究。参观世博不仅要把世界人文历史锁进记忆里,更应该努力吸收和学习世博会上展示的最新的科技成果。
如果把世博比喻成世界人文历史发展的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世博会从开幕到结束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按说有这么长的时间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参观学习要求了,非也。像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是在上海,是在中国,但面对的却是世界各地,是全球的一次盛会,人流量可能要以亿计,把时间放在人均的水平上还是非常短暂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各国在打造自己的世博场馆时,都在极力希望“直观的效果”不仅能够诱惑观众,更希望观众能停下脚步仔细的欣赏它们,甚至当它们的粉丝。我们观众也只有把脚步停下来,把心情静下来,才能领略到世博会的真正的精髓。
就拿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来说,法国馆的中心位置就是一座法式园林,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等,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参观者可以在阳光和水的环绕中,享受鸟鸣、美食和花香,同时,现场还会播放法国城市环境声效。法国馆除了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之外,还强调了动感和平衡感。巴黎奥赛博物馆七幅法国国家珍藏品将出现世博馆中。参观者甚至还可以享受到特别的香槟酒。而要尽情体会这种法国式的浪漫,就必须要有时间和精力去慢慢体会感受。仅靠“到此一游”似的餐馆显然是不行的。
而更多的世博会内容,不仅要有直观的观赏,更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和领会。比如美国的世博场馆,在其第三个展示空间甚至是专门安排的一部名为《花园》的影片。一个小女孩看到了一片废弃的空地,想象着一个繁茂的花园。她的激情和决心启发了她的邻居们,在共同的乐观、创新和合作精神的指引下,使曾经破败和灰暗的城市呈现出梦幻般的美好景象。影片不仅有很深的思想意境,更意欲说明一个问题,发出一种呼喊。让人在陶醉之余,更有一种思考和鞭策。
总之,我们参观世博不能只看热闹蜻蜓点水。这届世博就在我们的家里举办,为我们参观带来极大的方便,等于世界上上百个国家和地区“送经上门”,不仅在此展示自己的人文历史,社会文明发展史,更是在展示当前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为我们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参观世博更是一次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如果把世博会上某种经验和成果巧妙运用到我们的民生当中,社会效益将不可估量。看世博,我们能把世界人文历史锁进记忆里,把先进的文明科技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世博,也才是我们世博对国家对世界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