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葬”成“县葬”,“白事”不能“白视”
(2010-04-30 16:40:33)
标签:
杂谈 |
“母葬”成“县葬”,“白事”不能“白视”
朱少华
前日上午,揭西县东园镇上演了一场供电所长、居委书记兄弟为其母下葬的奢华大戏:一些县局领导亲自到场,一些领导所送的花圈上的官衔刺目,镇政府机关全员出动送葬,学生停课为死者抬花圈、扛灵幡,如此场面,让当地百姓惊叹不已。当地不少基层所、站负责人为此叫苦不迭,抱怨单位已经好长时间发不出工资,上级领导却要求送钱又要送葬,只能四处筹资送“奠金”。(据4月30日南方日报)
一个国家重要领导人死了,要举行“国葬”,而这个县虽然死去的仅是供电所长、居委书记兄弟的母亲,但葬礼从场面上看却是“倾县出动”,县直机关的领导不仅大部分都来了,当地的乡镇更是把葬礼当成地方上的头等大事,所有干部不用上班了,学校的孩子也来参加了。地方上更有政府部门电话通知各部门,虽然有的单位干部职工已经几个月没有领工资了,但还是按“规定”都要交“奠金”,每家不能少于300元。因此,把这样的葬礼称为“县葬”应该毫不为过。
地方上之所以把官员母亲的葬礼升格为“县葬”,正是因为这两位官员兄弟显赫的地位。一位是供电所长,一位是居委会书记,虽然级别不大,但基本上都是属于“实权派”,兄弟“同县为官”,关系脉自然盘根错节。这是其母亲的一个葬礼,但从实际上看这也更像是这对兄弟关系、势力的一个“典礼”,有这样一个“典礼”,不管是当地群众还是官员就该知道人家的“水有多深了”。而在展示其关系、势力的同时更有白花花的银子进账,这样的葬礼对于供电局长兄弟来说真是难得的“两全其美”了。
“母葬”成“县葬”也已看出广东的“官风”正在被“俗风”所感染并衍生出一种新的“病原体”,那就是“俗风”借“官风”而“发扬光大”,“官风”借“俗风”而张扬权势和敛财。这在前不久另一个地方办喜事搞出上百桌酒席,公安局长娶儿媳三教九流全到位一样,都是在借红白喜事向社会传递一种信号,传递着权势的疯狂,传递着关系网的嚣张,他们敢于在社会和群众面前摆显充阔,而为的就是能进一步的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对于这种“白事”,监管部门也许觉的不易于监督甚至是“不忍心监管”,因为死者为大,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县葬”已经大大超乎“死者为大”“人之常情”的界限,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的腐败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兄弟,而是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对于这样的“白事”监管部门不能“白视”,看到了不仅要管,更应该查清事实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