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需要汶川勇气 我们更需要发扬汶川精神
(2010-04-14 18:00:18)| 标签: 杂谈 | 
玉树需要汶川勇气 
朱少华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在正在召开的青海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截至14日13时,玉树地震已经有将近300人遇难。初步统计,伤者达8000人。(据4月14日人民网)
http://news.qq.com/a/20100414/001796.htm?qq=0&ADUIN=496892138&ADSESSION=1271198922&ADTAG=CLIENT.QQ.2653_.0
 
不堪回首的一幕又在现了了,2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一切还历历在目,老天似乎又往我们的心窝里捅了一刀,一天的黎明刚刚到来,大人们刚刚端起饭碗,孩子们还没有背上书包,山又摇了,地又晃了。春光明媚的大地立刻变得狰狞可怕起来,数不清的房屋倒塌了,乡村的建筑崩溃了,村庄被夷为平地,连公园里的佛塔塔顶也整体倒塌,更有成千上万的人们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一切仿佛都是汶川的翻版。所不同的是,大批的救援部队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
 
就在震后搬到三个小时,当地已成立了救灾应急指挥部,在州政府大院草坪上现场办公;州所在武警部队已全力投入救灾。而中国红十字会更迅速启动二级应急预案,紧急调拨10万元救灾金、500顶帐篷、1000床棉被和1000件棉衣,总价值110万元人民币已经到位。种种迹象表明,这次的救灾将更迅速更快捷,更有条不紊。受灾的群众将更快的得到救援。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应急机制,比较有效的对应办法。而这都是来源于汶川大地震那血淋淋的教训,更来源于政府和部队工作上的不懈努力。
 
现在大量救援人员正在那里紧锣密鼓的开展工作,一批又一批抢险队员到来,因为废墟所限,抢险的人还只能够靠手挖手刨。一些边远地区因为道路中断,还只能靠双腿和生命进行赛跑,但是透过电视频幕,让我们看到了又一批陌生而又熟悉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甚至顾不上看一眼采访他们的美女记者,顾不上擦一把脸上的汗水,一门心事的王救灾现场狂奔。而在那里,一个又一个伤员群众被抬出废墟,一个又一个被救出的群众脸上出现宽慰的。
 
现在无疑是救人的关键时间,伤亡和损失也都必将会比汶川大大降低。但对灾区群众来说,现在也最需要一点汶川的勇气。在上次就在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常看到,很多群众在面临生死决择时,都表现的非常勇敢坚强,这里刚一被救出,那边马上就投入抢救别人的行动中。由解放军来,群众自觉配合解放军一起工作,解放军没来,他们不等不靠,振奋精神奋力自救。因为有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他们不仅自己救助了自己,更为抢险的解放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以至于使汶川的抢险工作最后几乎是以完美结束。
 
群众需要汶川的勇气,而全社会更需要再次发扬汶川中那种团结协作,共献爱心的一种精神。在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的人共喊着一个口号:汶川加油,中国必胜。在全国各大赈灾的捐助箱前,人们川流不息,争相解囊,在南京,一位衣衫不整的残疾乞丐,爬行者将刚刚行乞来的一百元钱投进捐款箱,这一幕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一时间不管城乡,抗震救灾成为社会上最热的一个名词。而在那一段时间,虽然国家遭受了那么大的磨难,但整个社会几乎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团结一心竟象,连许多西方媒体记者也为这一景象好奇感动。而现在我们正是需要重新发扬这种精神的时候了。有人曾经说:一场灾难就是一次人生的涅槃。汶川灾后正是这样,而如今不正是我们重新再现汶川精神的时候吗?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