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    香港市民不知道成都司机按喇叭是什么意思可笑

(2009-11-22 17:27:38)
标签:

杂谈

评论    香港市民不知道成都司机按喇叭是什么意思可笑吗?

朱少华

 20日,成都邀请在成都生活的外国人或港澳台同胞以及在交通发达的城市有过亲身体验的成都市民,畅谈别人的驾车经验,向成都司机介绍当地优良的驾车习惯,成都公安局交管局宣传民警吴晓乔说,香港司机礼让行人让他觉得受宠若惊。在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当志愿者的香港市民陈美玉说,她到了成都才知道汽车喇叭是干什么用的。(据 1122日天府早报)


这话恐怕不论在我们哪个城市问起来,可能三岁的孩子都要笑了。汽车喇叭当然就是鸣叫的,是要让别人注意或让开,注意安全,不要挡道或影响我的交通,让我现行。对汽车来说喇叭也就是嗓门,是打招呼,甚至是呵斥是示威。如果汽车在后面大叫三声,有人还不让道,不仅要受到司机的责骂,甚至人家汽车碰到你都是你“倒霉”,行人如果对汽车鸣笛不理不睬,不仅会当成失礼,甚至还会被人家当成傻子愣子不懂事,是大脑进水了。

 

但是,原来汽车喇叭在人家的“汽车文化”就是一件类似于安全带一样的东西,必须是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的。而正常情况下香港人开车是从来不鸣笛的,甚至也是法律禁止随便鸣笛的,如果比变道或是会车要告诉对方你要怎么样,只是用灯光来表示。也就是说人家的灯光并不是仅是照明的,更要承担“眉目传情”的重任,都是在适用哑语。香港市民不知道按喇叭是什么意思,正因说明开车多用灯光少用喇叭甚至不用喇叭,已经成为人家司机开车的“基础知识”或“起码尝试”。正因如此,在香港和西方的作家常把熙熙攘攘的街道描写成一条静静的小河,虽然川流不息,但一切却都是安静的。而我们这里习惯上“车水马龙”甚至“人欢马叫”,公路上,大街上如果没有此伏彼起的汽车喇叭声,也就似乎不像城市的街道,没有喧嚣,也就没有城市的味了。

 

在我们的“汽车文化”中,汽车喇叭也并不仅单纯意义上的“鸣锣开道”作用,而是包含者浓重的傲慢对生命的歧视甚至蔑视。大街上行人似乎就该天经地义为汽车让道的。汽车鸣笛也就是“通知”人们一声,“我”汽车来了,你们就必须让开让我现行,这不仅显示了汽车地位高于行人的尊贵,也表现人的生命的卑微。人类制造出汽车,本来不仅要为人类服务,更要永远“以人为本”把人类当成主人的,但在我们看看这里小车在我们被当成野马,酒鬼,桀骜不驯,到处闯祸;被当成宝贝孩子那样惯着宠着,甚至当成老子一样的尊着贡着,汽车的放荡不羁,娇惯成性不仅让我们的社会为其付出了沉重的安全代价,让人们的生命无故被伤致残,甚至夺命,也更让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从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汽车拥有量来看,我们都应该“准”发达国家了,但发达国家,高级的物质基础必须要有高水准的国民的国民素质来陪衬,而现在看来这个驾驶汽车的素质和“汽车文化”的某些常识,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来比,就有一定的差距很。人家不知道按喇叭是什么意义,而我们的不少车主恐怕还不知道汽车也会“眉目传情”。在城市里这些喇叭的噪音成就了一个“喧嚣大合唱”,会有多少机关、学校、医院和家庭深受其害?而这种汽车时代的“副产品”本来完全可以不产生的。看来是按喇叭还是车灯传情不仅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是“汽车人性化”的象征,更是一个现代公民素质的“基础知识”和“起码常识”。 而需要我们现在的这种现象,就必须改变我们对汽车的意识,是让汽车主宰我们,还是我们主宰汽车?在生命的面前,只有灯光提醒而不该有喇叭呵斥,这不仅是“汽车文化”,而是因体现在一切有关安全的法律规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