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死谏”遗书不能不了了之
(2009-11-11 18:26:33)
标签:
杂谈 |
高中生“死谏”遗书不能不了了之
朱少华
这位高中生的死亡警方已经认定为自杀。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子所以选择了自杀,就是因为看不惯学校的一些“不正之风”,这些现象让他由失望到绝望以至到自杀身亡的。他死亡后留下来长达8页的遗书。从这些情况看,这位高中生的自杀很像是古代的“死谏”。这样的遗书当然应该慎重对待。但从事情发展的结果来看,警方似乎将其“慎重”成了“军事秘密”,家属复印不准,记者要看不许。高中生之死的目的也就是“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师德的反思”。这总是把遗书当成秘密守着意欲何为呢?
高中生的“死谏”遗书主要谈到五点,一是李金川高一时的班主任老师尚某嫌贫爱富势利眼;二是尚某在年级办公室看黄色录像;三是学生谈恋爱,政教处老师把学生叫到政教处后打学生耳光;四是实验中学的好老师得不到重用;五是副校长陈某的北京现代轿车从何而来。在这些意见中,前几条主要是师德问题,老师在办公室看黄色录像,打学生的耳光,这些虽然构不成犯罪,但也应该是严重违反制度和师道尊严的。同时这也是让李金川死亡的重要原因。学校不仅应该查处,更应该积极的反思。如此藏着掖着到底是怕学校承担责任还是想放过这样的问题老师一马?
而最后一条,副校长陈某的北京现代轿车从何而来?这恐怕就不是师德问题了。一名在校高中生对副校长的收入状况应该有了自己的判断,按照一个县级市中学副校长的实际收入来说,他是绝不可能买得起北京现代轿车的。那么,副校长的轿车是怎么买的?这不仅让师生们迷惑,外面人更费解,这里面更可能涉嫌到经济犯罪。对这样一个“死谏”的遗书,公安部门完全更应该当成一封举报信及时的调查清楚,这样不仅能让社会明白,如果车的来源干干净净,也能还副校长一个清白。这些都是应该让遗书公开示人,这样的秘密有必要严守吗?
现在遗书中提到的尚老师公开对人们说:“李金川遗书中提到的那都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估计这个孩子心理上有问题。”并对采访的记者说:“以后你们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这个事由校方负责处理,有啥直接问校长吧。”不管是学校还是警方,大家对遗书问题态度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闭口不谈。看来,到最后遗书可能会不了了之,但在社会看来,这封遗书关乎着一条生命,更揭示着严重的问题。不查清处理,不仅难堵社会幽幽之口,更难以告慰李金川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