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来一首打油诗解解乐

标签:
安博教育教育 |
分类: 关于安博 |
相传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
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406/449610aa56d345e9bda4620d169e9b89.png
提到打油诗的溯源,那不得不提张打油的经典之作《咏雪》。
在一场漫天大雪后,山都白茫茫了,院子里的狗正跑得正欢,他突然诗兴大发: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用现在的话来点评叫很接地气,也不怎么讲究平仄,不过是押韵的。而从内容上来看,标题是《咏雪》,可是全诗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雪,可是你却能从中感受到处处是雪,比如远处的山,是白花花一片晃得看不清,只能看到黑黑的井口,黄狗的毛发变白了,更能体现出意境的便是这最后一句“白狗身上肿”,形容得十分“艺术”。
https://p7.itc.cn/images01/20210406/ce50a4c401bb46f69413c11d5ab6c5d0.png
看到这种诗风,让小编想起了《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经典之作,那可是打油诗界泥石流,比如:
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
抬头见老鼠,低头见蟑螂。
还有这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皇上刁难风沙暗,公主背诗幽怨多。
词通俗有趣,小燕子的freestyle打得众人措手不及,甘拜下风,情景交融体现得也是十分到位!
https://p1.itc.cn/images01/20210406/b3135ae6376540989ac9bac3569164c9.png
除了这些,很多有名的正派诗人也酷爱即兴创作,用来互怼,亦或是反讽、自嘲。
苏小妹额头高眼睛凹,苏东坡就做打油诗: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发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至,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看了一眼哥哥的马脸,笑了笑,答道:
天平地阔路三行,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还未到腮边。
你一言我一语,怼得文明,又有雅趣,打油诗真是个互怼的好方式。
https://p1.itc.cn/images01/20210406/03645e8506c7403dbad17fb3cdaf19e6.png
打油诗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每一个阶段的诗词风格都有着其独特的时代韵味,但它们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相似,相似的幽默,相似的情感表达。在这段悠长的发展史里,一些“正统”文人把它视为旁门、俗文学。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
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故事性、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这样的文化产物在我们眼中显得同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