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专业经验 职业指导难避理论化【信息时报C02版】

标签:
个人职业规划心理黄家良杂谈 |
分类: 职场秘技 |
版次: C02;
稿源:信息时报
2011-05-27
作者邝凝丹 张健 林涛 谢敏曦
http://s6/middle/62eb4a73ga4b601ab1ed5&690职业指导难避理论化【信息时报C02版】" TITLE="缺乏专业经验 职业指导难避理论化【信息时报C02版】" />
除了占队伍主体的高校职业规划师之外,还有刚毕业求职成功的年轻人以过来人身份为后辈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以此打开创业之路。就连心理专家也从中分一杯羹,其来访者有四分之一的个案是属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咨询。
不过职业规划行业目前仍然处于初步发展之中,面临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高校职业规划偏于理论化,而拥有社会经验的校外职业规划也由于咨询成本高,盈利少,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并且目前从业人员数量和普遍性仍然不足。
创业之机
以职业规划为职业
“同辈辅导”学生受落
目前,国内已出现以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并在本市开设了分支机构。“过来人”就是国内首家专门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指导服务的企业。该公司全国市场总监、广州分公司的负责人郭丹锐还曾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为几百名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服务。
在校时已创立规划团队
郭丹锐是2006届华农环境资源学院的毕业生,2005年,他获得首届广东省高校职业规划大赛赛区“十佳”,从此走上了以职业规划为业的第一步。不过,他当时参赛的目的却是如此简单:“爸爸想我做公务员,我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说服他,我就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做一份职业规划告诉爸爸。”
在大学期间,郭丹锐尝试过很多社会实践,创立了两个工作室,一家公司,为20多家500强企业提供校园品牌营销和雇主品牌推广,在校就已月入三千。他又曾任华农公共关系协会的会长,“我刚入学时就注意多结识师兄师姐,到毕业时,这些人脉也能发挥作用。”这一点,他在提交参赛的文件中就表现出来,并成为之后开展职业规划工作过程的亮点之一。
之后,郭丹锐先后开工作室、到外企帮销售人员培训、到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做培训总监等等,年纪轻轻的他已是经验丰富。2010年,他加入了“过来人”咨询公司,之后成为该公司全国市场总监、广州分公司的负责人。
特别的是,在给大学生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郭丹锐更多地是找学生想发展的行业的相关专业人士去指导,甚至让学生亲自尝试。他介绍,其公司里有从不同的领域跳过来的专业人员。就如郭丹锐自己曾从事公关工作,所以帮助学生做公关领域的职业规划比较多。“曾有一个想做公关工作的大学女生向我咨询,我就问她能否接受很多应酬的工作,她说不能接受,我就建议她转为做写公关方案,果然更适合。”
同辈指导更显亲切
还有特别的一点是,郭丹锐及其团队更强调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采用“同辈指导”的方
式。他介绍:“很多时候学校请厉害的HR(人力资源总监)过来给学生做职业规划指导,但不少学生不买账,因为感觉离他太远。那些三十好几的70后HR在找工年代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比自己大一两年的师兄师姐的指导,我也会和学生分享在校时多结识师兄师姐的经验。”
职业规划毕竟是个新鲜事物,郭丹锐说,“过来人”广州分公司去年才开始有盈利,但今年业绩比过去增长了五倍。
分一杯羹
有心理咨询机构
1/4案例属职业规划
广州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广州知名的心理咨询机构,其总经理黄家良是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名职业规划师。他告诉记者,过去,来访者绝大部分是就心理问题前来咨询,极少涉及职业规划方面,但现在却有四分之一的个案是属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咨询,还存在着上升趋势。
以性格分析进行职业指导
有趣的是,由于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专业背景,黄家良经常给来寻求职业规划指导的来访者进行性格类型测试、潜意识分析,方法就是“随手涂鸦,看出你的心理现状和关注的方面,进行职业指导”。记者在该公司采访时看到,年轻白领阿欣在为是否跳槽而困惑,黄家良就让她将以下五个符号“四方形、三角形、十字形、螺旋形、圆形”按喜欢的顺序排列。阿欣随手依次画了“四方形、三角形、十字形、螺旋形、圆形”,黄家良说,这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她现在正处于选择的关键上,有自己内心目标。看她画的圆形是破口的,她找工作期望有自我空间,应做回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阿欣认为挺准确。
行业发展
教育与社会脱节亟需企业实用指导
郭丹锐介绍,目前的职业规划师分为企业和高校两大派。国家教育部在2007年出台政策规定所有高校必须配职业规划师,“当时可算是拯救了职业规划行业”。现在市内的职业规划师大部分是存在于高校中,除却小部分由企业HR担任外,余下就是像“过来人”这样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但这在广州市面上基本上只此一家,从业人数仍十分有限。
大学毕业生群体更是急需专业职业规划的帮助。主要面对大学毕业生和职场新人的《赢未来》杂志主编范国平告诉记者,“高等教育的专科课程设置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要求,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大多数大学生即便到了大四下学期,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更不清楚社会上的岗位需求。”
学生:辅导偏于理论化
记者采访一些年轻求职者和在校学生,不少受访者反映平时接触职业规划辅导的时间有限,指导偏于理论化,难有直接效果。例如近日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学习与发展中心主任刘宏英在中山大学开设职业规划讲座。听了讲座的该校公关专业的小谢反映:“我获得了挺多了解自己及所向往的职业与整个行业的技巧,但讲座还是有点理论化,而且这种辅导时间有限,让我有点‘水过鸭背’的感觉。”
高校:人手不足缺实战经验
华农的全球职业规划师谢珊承认,许多高校内的职业指导师未曾在企业内工作过,这是他们的最大缺陷,“新的高校职业指导老师更需要慢慢积累经验,多由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来弥补。”外省甚至有高校职业指导老师亲自到企业实习,但这在省内高校中未有听闻。此外,目前在高校内,职业规划的形式更多的是以课程教育和团体辅导为主,要做到大批量的一对一职业规划辅导,还是无法达到。
《赢未来》杂志主编范国平认为,职业规划师,其实应该由专业的社会第三方去担当,由政府及学校担当都不合适。
社会机构:成本高盈利难
相对而言,若是拥有企业HR背景的职业规划师做职业规划,会给对方一个三五年后的奋斗目标和经验,似乎更具实用性。但专业的职业规划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也令不少人望而却步。
郭丹锐指出,目前国内很难出现真正的职业规划师,无法完全依靠给来访者做咨询来盈利。“若我帮你做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必须要全方位去了解你,必须先通过面谈了解你的性格和家庭等所有背景,往往一个个案要跟进一两年。若要我去做这样的课程,我付出成本就要达到一两万元,也不可能这样向对方收费。”所以,以他所在公司为例,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形式一般是培训,如去年和今年都开展“500强求职特训营”,对数百上千的大学生进行六天六夜的培训,收费是5800元,但基本上这样的培训盈利是很少的。
小知识
职业规划师养成不易
据中国英才网专家介绍,目前国内职业规划师的相关专业证书有: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统一认证颁发的CCDM(China Career Development Mentor)中国职业规划师认证;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以及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NBCC推广的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GCDF)。
《赢未来》杂志主编范国平介绍,职业规划师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专业优势:一是对行业、职业、职位情况十分熟悉;二是懂得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全面洞察求职者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特点、职业期待等。
目前,在国内发达城市从事职业规划一般按时计费,每小时150元到200元之间。
记者手记
一直以来,高校的理论教育多少存在与社会实际有所脱节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部将职业规划师带入高校,拟规定职业指导课程为必修,可见其对高校的就业工作愈加重视。不过,高校如何真正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政府对这个行业如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缓解人手不足等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好好考虑。不过,无论如何,所谓“万事开头难”,走出了这第一步,大学生和年轻的求职者也听到了福音。
后一篇:认识毒菊花的三招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