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同样重要【岭南少年报P11】
(2011-05-21 15:49:02)
标签:
育儿 |
【刊登于2011年5月16日岭南少年报P11版】
“1”号人物:黄家良,注册自然疗法医生、应用心理学硕士、EMBA、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概述:孩子越早接触到正确的性教育,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两性意识越有好处。
课堂记录:黄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传统中医到心理学
出生于医生世家的黄家良从小就立下了当老师或当医生的志愿,大学时候选择了研读中医。毕业之后,他再到了北京读取工商管理的课程,并尝试“下海经商”。随着越来越多地接触现实社会,过往仅仅在医学的“象牙塔”里面呆着的黄家良,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个和“身体”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斥着充满困惑、愧疚、难以抉择和无所适从的精神领域,这些困惑让他不断地深入、了解去探讨自己的内心,从而产生了选读心理学的念头。
其后的故事就颇有点鲁迅“弃医从文”的意味,只是黄家良选择的是从传统的中医研读转向心理学范畴而已。当时黄家良在香港选读了宗教辅导学,然而有一次某教友表示很想和他倾诉时,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有这样的机会,导致了那名教友由于压力未能及时得到渲泄最终不得不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这次的经历给了黄家良很大的感触,坚定了他要往更专业的心理辅导方向深造的决心。“那时候我导师说我如果不是疯子,就是目标极其明确”,说起那段求学时候的疯狂,黄家良坦然或许正是这份专注,成就了今天的他。
给孩子做选择题
成为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后,黄家良接触了更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问题,当中发生的“疑难杂症”在他看来是相当有趣的经历。“曾经有一名妈妈来求助,说她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问我怎么办?”,聊天的过程中,黄家良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案例,有一位妈妈老是跟孩子说“如果你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久而久之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就形成了一种“惩罚”的思维定势,而不会把幼儿园当成是快乐度过童年的代名词。
对于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黄家良建议家长不妨可以让孩子做选择题,但前提是家长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选择题的一方面是对孩子的“利诱”,是让孩子觉得最舒服、最容易得到满足的事情,但是结果对孩子而言却是难以承受的。例如孩子晚上闹着要看电视不睡觉,妈妈可以尝试让孩子做选择题,宝宝你可以继续在这里看电视,但是爸爸妈妈要关上灯回到房间里面睡觉了;或者你可以现在关上电视,和妈妈一起回去睡觉。“通常这时候孩子会飞快地关上电视,在黑暗当中自己呆着的恐怖,远比继续看电视的欢愉要多。”
性教育越早越好
针对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羞于、耻于谈性,黄家良表示孩子越早接触到正确的性教育,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两性意识越有好处。很多家长会害怕孩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问个没见没了,其实只要家长能清晰地回答了,孩子们往往只对一个问题有兴趣,明白之后是不会追根究底的。黄家良很反对孩子在问自己怎么来的时候,家长用“蛋生出来”一类的谎言来跟孩子解释,“你越这么说,孩子就会越追问你,那我这个蛋是怎样的啊?为什么小明说他不是蛋生出来的呀?”如此往复的问题,让家长很难圆一个又一个的“谎”。
对于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无所适从的家长,黄家良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尝试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洗澡,然后用如乳房、睾丸等医学标准名词来教育孩子认识身体的器官,还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从小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和隐私部位。如孩子对于成人下体产生好奇,观察或者触碰这都是很自然的心理现象。这时,家长们应该告诉孩子,这里是孩子的弟弟(妹妹),是很娇嫩的地方,孩子应该像保护自己弟弟(妹妹)一样,不能让弟弟(妹妹)被别人触碰或欺负,每天都要认真给弟妹们洗澡,从而树立他们保护身体和正确的性别意识
前一篇:恋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