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2-18]孤單并不孤獨

(2009-11-30 19:40:07)
标签:

花园街1号

心理模式

孤单

孤独

分类: 心理学

年初八和初九,我在电台105.2“花园街1号”节目里,都谈到每个人都有嘅-心理模式,D心理模式会影响我们追求快乐。

 

在我们生命成长过程中,唔快乐是起源于童年成长时所经历过一D唔愉快甚至是痛苦嘅事件,而依D事件会被压抑在我们嘅潜意识深处,为左能逃避痛苦,本能地在行为上自动发展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当日渐长大后,所发生嘅痛苦经历虽然渐渐忘记,但因此而发展出来的“应对策略”行为依然在运作,而且更加是令自己形成一种重复并强迫性的行为习惯。

它们在我们的内心里就好似一枚枚充满触角的水雷,飘浮在我们心灵深处,当同样或类似的“痛苦情境”出现时,依D水雷就会自动浮现,左右或控制我们的行为同情绪,一但触碰,便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自罪感、嫉妒、恐惧等等)爆发,使我们失去正常嘅理智,令内心更加唔快乐。

 

而依D影响快乐嘅“心理模式”有9种之多,依两晚我分别聊了2种:

 

生活情境:例如我们在公园见到D小朋友荡失左,喊到天都拆哂,在管理员照顾下,小朋友好快就唔点喊喇,但一见到妈咪,又发哂颠甘喊,同时,会将妈咪揽到实一实,甚至会用小手拼命打妈咪……点解呢?因为,唔见左妈咪是件好恐怖嘅事情,内心又惊又怕,揽同打是小朋友的“情绪行为”。

又如小孩时期经历过近亲离异或去世,被父母疏忽照顾、孤单等。

 

成长后他们就会对亲密关系嘅人,似贴身膏药一样,抓得紧紧,不停要求对方作各种嘅保证,保证不会离开自己、保证只对自己好、只可以关心自己……他们要嘅唔是拥有,而是完全绝对嘅占有;尽管对方已作出承诺保证,他们仍常常担扰对方唔知几时就会离弃自己,如常常查看手机、质询去向、定时报到、唔可以有异性朋友等,不断揾各种纠缠嘅事件,好让自己内心远离孤独恐惧。

 

麻烦嘅是,越是甘样紧紧抓实,结果是将对方迫走左,在内心更加恐惧同扰虑,更加应验内心的预测——“我会被遗弃左”,于是在下一段亲密关系里他们会抓得更加紧,引发更大的恐惧扰虑,成为一种亲密关系的恶性循环。

 

他们有种误导就是安全感是来自外边嘅,是别人给与嘅。

 

当安全感缺失时,就会恐惧、扰虑、易受他人的行为影响。

——这就是心理模式中的“遗弃模式”

 

解困的方法:让自己认清安全感可以是来自于自己,自己可以孤单而又满足,并学会信赖自己所爱嘅人。

 

告诉自己:我享受孤单但我并不孤独!


 

原文网友评论:

格 林:2008年2月18日

喜欢你的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