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魔弦传说》:完爆《功夫熊猫》的东方风味

(2017-01-24 17:36:32)
标签:

杂谈

事先没了解过《魔弦传说》,以为是部美国式合家欢动画片,嘻嘻哈哈,没心没肺,嗑着爆米花傻乐几回就过去了。电影院里也到处是一家三口,左右四邻围绕着孩子的笑闹,消停不了。

结果没想到一开场就被“当当当”的几句背景乐惊艳,这东方式的音色绝非美国调调。它来自于画面里一女子用拨片划动的三弦琴,原来是个日本故事!这女子不是2d的不是3d的,而是个人偶——久违的定格动画!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镜花缘》、《阿凡提》,绒线织就的人偶,一板一眼的动作有种古朴的唯美感。每个小孩子最初的玩具应该都是人偶,我们总是先看到人偶再学会画画。

http://p3.pstatp.com/large/162c000463466f56d907

《魔弦传说》里的人偶亦做得很东方,扁平的鹅蛋脸上,排列着细长的眉眼,还连带着做出了亚洲人的厚眼睑,区别于欧美的深陷式眼窝。

http://p3.pstatp.com/large/159e0005665b1cfc663a

镜头切到全景,电闪雷鸣,巨浪滔天,恰似那副经典的日本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女子手抚三弦琴飘于小舟之上,身旁是个啼哭的婴儿。画外音响起:

“如果你要眨眼,就趁现在。接下来发生的每个细节,你都要看清楚了,哪怕它有多不寻常。”

真是东方传奇式的开头呢!想到了《一千零一夜》,又想到《聊斋志异》,还想到日本的怪谈物语。而主人公久保恰好又是个街头艺人,靠三弦琴和折纸来讲故事。琴声一奏,折纸就化作武士、蜘蛛精、喷火的公鸡……演绎一段段“捉妖记”;村里的老百姓被久保惊叹着,影院里的观众也被电影惊叹着。

http://p1.pstatp.com/large/15a400048bcede761f0d

《魔弦传说》对日本文化的运用绝不是小打小闹,以至于反派的忍者姐妹花出现时,斗笠下煞白的笑颜假面也沿袭了日式的阴森诡异,把旁边几个一直吵闹的小孩吓得哇哇大哭,我心中同情他们,也暗暗解了口气。

http://p3.pstatp.com/large/162c000464eb64a1452e

当然这还是部商业动画,总不能让一个平安时代披头散发的女人跋山涉水去冒险,那样不够卡通,主角一定要有动物,于是导演设计让她化为雪猴,让她的武士丈夫化为甲壳虫,都是日本代表性的灵物,又继承了美式动画一贯的逗逼画风,比起同为运用东方元素的《功夫熊猫》高得不知到哪里去了。后者让大熊猫变成一肥头大耳的美国痴汉,所谓的“功夫”,也只是西方人眼里酷炫的格斗之术。毫无半点东方底蕴。

http://p1.pstatp.com/large/162c000464b275f03a72

而推动《魔弦传说》故事的主线是母子的情感,这种母子间强大的依恋似乎很少出现在西方故事里,最打动我的一段是久保坐在枫叶船上,讲述和母亲相处的点滴,看夕阳、在海边散步、弹三弦说故事。琐碎的细节是日本式的物哀之美,台词像精巧的俳句。最后击败大boss的并非是西方式的强大力量,而是柔性的亲人的回忆。结局也没有大团圆,久保的父母都死了,只留下两缕幽魂,简直苍凉得不像个动画!这时居然有意犹未尽之感,想到开场那句台词:“如果要眨眼,就趁现在,接下来发生的每一个细节,你都要记清楚了”——竟一语成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